首頁>育兒>

前段時間,跟五歲的兒子一起做邏輯思維訓練題。

一直以來,都是邊輔導邊做題,那天剛好手裡有些沒完成的工作,我就讓他獨立完成。

不一會兒,他做好了,拿著書本讓我檢查對錯,沒想到居然都做對了,我向他豎了大拇指。

順便誇了一句:“你真聰明!”

隔了幾分鐘他又來了,我一看又做對了,真不愧是我兒子!

我問他:“你是如何在不知道題目要求的情況下,把這些題做對的?”

他笑嘻嘻的看著我,把書本翻到最後一頁:“媽媽,你看這裡有答案,我比著上面做的!”

瞬時間,老母親的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

“你這是作弊!為什麼要這麼做?”

兒子看到我臉色變了,嚇得大哭起來:“這個題有點難,我不知道怎麼做?媽媽,我是不是不聰明了?”

我突然被問住了!原來在他的意識中,學習不是為了求知,而是為了避免出錯,得到誇獎。

我按耐住心裡的怒火,認真地說:“我們做題是要學會思考,是為了提升思維能力,對錯並不重要的。”

兒子根本不聽我說話,他歇斯底里,就像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把書本一扔,躲進了房間裡。

我們害怕犯錯誤,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錯誤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會產生自我懷疑和羞恥感。

但錯誤卻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有錯誤才會發現要解決的問題。會解決問題,才能學習成長。

02

恐懼錯誤,會固步不前,教孩子積極應對錯誤,就能助長“成長型思維”!

機緣巧合下看了巴尼·薩爾茨堡,寫給孩子的治癒系故事《美麗的錯誤》,他對待錯誤的方式令人感動。

故事以繪本的形式告訴我們:

紙被撕了一條裂縫,翻過來可以是鱷魚的嘴巴;

顏料灑出來,可以把它變成大象、或者任意你想變成的東西;

一滴小小的水彩可以讓想象飛起來;

一個髒點可以變成新的魔法......

不管是什麼樣的錯誤,都能通過創造力讓它變廢為寶,這是一種豁達的處世態度。也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不可怕,是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糟糕的結果的。

而這個故事的產生,不是憑空臆想,是作者親身經歷的。

一次,巴尼不小心把咖啡灑在了速寫本上,然後他把咖啡漬變成了一個怪物。

又一次,他在創作圖書《Flying Garbanzos》時,家裡的一隻狗被鎖在了畫室裡,狗狗踩到了書中的一幅作品。

看到這個情況,巴尼哭了,以為照片被毀了。但是最後,巴尼把狗狗的爪印變成了雲彩!

這種積極的應對錯誤的方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成長型思維”。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說:“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這樣未來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他們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

他們認為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他們對學習和成長的挑戰充滿熱情。

所以教會孩子們積極應對錯誤,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是培養“成長型思維”,也是建立和修復自信心的終生有效的方法!

03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積極應對錯誤?

1、讚揚努力,而不是天賦

為了找到答案,科學家指導了一大批青春期早期的學生,給他們十道非常難的非語言型的智商測試題,他們大多完成的不錯。

科學家對一部分同學進行讚揚:“哇,你做對了8道題,這個成績非常棒,你很聰明。”

對另一部分這樣讚揚:“哇,你做對了8道題,你一定非常努力。”

這兩組人的起點是一樣的,但被誇獎後,他們開始出現了不同的思維模式。

被誇“很聰明”的孩子,他們陷入了固定型思維模式。

他們對有挑戰性的、新的知識表示抗拒,成績也直線下降。他們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點的事情,以避免別人對他們的才能提出質疑。

相反,被誇“努力”的學生,都希望可以挑戰新知識、新任務,他們喜歡用高難度的題,來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表現的越來越好!

看到這個實驗,我突然明白兒子為什麼那麼牴觸“錯誤”?

我一直表揚他的天賦,而非努力!當他被貼上“優秀”“真棒”“聰明”的標籤時,他會為了滿足虛榮心,主動放棄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當他犯錯時,他不想著解決問題,而是質疑自己的能力,這種挫敗感會讓他失掉自信心。

時間久了,他對待錯誤的態度,就是唯恐避之不及!不能從錯誤裡總結經驗教訓,就無法學習成長。

2、孩子犯錯,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

經常在網上,看到父母因為孩子犯錯,體罰孩子的事件。這種做法,不會改善孩子犯錯的次數,相反他會為了逃避責罰而撒謊。

心理學家艾爾菲·科恩表示,哪怕是輕度懲罰也不建議父母執行,因為只要是懲罰,總有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的風險。

他認為對待犯錯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去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並思考如何改正!

記得有一期訪談節目請來了演員陶虹。主持人問她,如何對待孩子犯錯?

陶紅講了她跟女兒的故事:

有一次她著急出門,女兒不下心把牛奶打翻了,弄得滿身都是。瞬時間,怒火就淹沒了她,對著女兒一通亂吼,女兒露出恐懼的眼神。當時那個場景,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陶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應該給孩子留下“不允許她犯錯”的印象,作為媽媽應該包容孩子的錯誤,這樣她遇事才敢於嘗試。

等到下次女兒犯了同樣的錯誤,陶虹第一時間抱抱她、安慰她,等孩子情緒穩定以後,引導孩子總結犯錯誤的經驗教訓,跟孩子一起探討如何避免出現錯誤。

時間久了,陶紅髮現女兒越來越自信,同時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父母允許孩子犯錯,不是縱容孩子,而是用愛來構建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只要孩子的情緒得到了滿足,父母才能更好地引導他,給他構建正確的是非觀。

3、跟孩子談談大腦是如何工作

大腦為什麼只有經歷錯誤才能成長?

人的大腦,是由數百億個叫作神經元的細胞構成的,隨著大腦的發育,越來越多的細胞通過不斷的連線實現相互交流。

當一個人犯了錯誤不知道怎麼做時,大腦就需要建立起新的連線,實現神經元之間的交換。

建立這些連線的一種方式,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多次的解決問題,新的連線慢慢形成,可以告訴大腦細胞該怎麼做了。

所以父母要鼓勵孩子犯錯後敢於嘗試,才能建立起大腦的“高速公路”。這樣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解決的路徑就簡單多了。

或許孩子不太懂得生澀的腦科學知識,但父母還是要跟孩子重複,讓他潛意識裡形成這樣的觀念。那麼在以後的成長中,孩子就能用這樣的觀念,支配自己的行為。

04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犯錯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之路,犯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錯誤。

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布蘭達.S.邁爾斯博士說:“與那些畏首畏尾、害怕把事情搞砸的孩子相比,願意在錯誤中學習的孩子雖然冒的風險更多,但面臨挑戰時,往往會不斷嘗試。”

教孩子學會直面錯誤,就是教孩子學會了抵抗挫折的能力。

因為撞碎了學校裡的玻璃,害怕懲罰以死謝罪。這到底是多大的錯誤,值得賠上自己的性命?

這樣小小的挫折背後,是面對錯誤時的巨大恐懼,是不懂得在錯誤裡尋求解決方式的悲憫,更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失職!

網上經常說,父母要無條件的愛孩子。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是孩子在合理範圍內冒險,哪怕不按計劃那樣發展,他也不會受到嚴厲批評。

這樣的愛,給孩子帶來底氣,也給了他勇於探險的膽量,更讓他明白錯誤的意義是學習和成長。

4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小孩子不喜歡吃青菜,試試這3種做法 ,每天做一次,還說不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