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國民心理健康網,國家級心理助推平臺。

“昨晚,我又哄娃睡覺了,看著孩子掛著淚珠睡著的樣子,我真是恨死我自己了!”

電話剛接通,她就開始向我吐苦水:“昨天晚上哄娃睡覺,孩子哼哼唧唧,一直不肯睡,眼看就要過12點了,我突然感覺一股怒火升了起來。我將孩子抱起來,往棉被上一摔,一邊搖晃他一邊聲嘶力竭地衝他吼:‘小祖宗,你睡啊!還不睡你想幹嘛?’孩子用驚恐的小眼神看著我,愣了幾秒鐘後就開始哇哇大哭,我瞬間就崩潰了,抱著孩子一起哭,那一刻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這已經是玲子第四次跟我說自己吼孩子的事了,前幾次也是差不多的情形。看到孩子不好好喝奶、不乖乖睡覺、大半夜哭鬧,她就覺得心煩意亂,忍不住吼娃。吼完又覺得愧疚,然後第二天又接著吼,似乎進入了一個死迴圈,玲子深陷其中,卻又覺得無可奈何。

說實話,我挺心疼玲子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媽媽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一心想把孩子照顧好,但又總感覺力不從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難道媽媽們是真的不想好脾氣嗎?或許,只是進入了養育倦怠期。

1.

對孩子發火,可能是養育倦怠

很多新手媽媽,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會感覺那個襁褓中的嬰兒就如同天使一般,恨不得把人世間最好的東西都給他(她)。但是接下來坐月子、哺乳期、衝奶粉、換尿不溼、端屎把尿……這些日常瑣碎,簡直就要把人逼瘋,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又沒有僱保姆,新手媽媽面對繁重的養育壓力,就很容易情緒失控,甚至陷入抑鬱狀態。

閨蜜玲子就屬於這類新手媽媽,她的寶寶剛滿5個月,因為婆婆已經過世,自己的母親要照顧常年臥病在床的父親,無奈之下做了全職媽媽。這些新手媽媽其實非常不容易,一個人24小時連軸轉,大部分時間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有時候蹲個馬桶的功夫都得抱著娃,孩子有個頭疼腦熱,著急上火,焦慮、失眠、掉頭髮……長期處在這種高壓之下,媽媽們會產生嚴重的心理耗竭。

在這種狀態下,你可能會漸漸喪失那種初為人母的新鮮感,面對養育的責任感覺壓力巨大,提不起精神照顧孩子,對“媽媽”的角色感到無能為力;看到孩子由最初的心生歡喜變成不耐煩,甚至是厭惡,對孩子開始情感隔離,要麼直接把孩子推開,要麼陪孩子時是“人在,心不在”的狀態,缺乏積極的情感投入;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是好父母,甚至不配做父母,經常為一點小的過失責備自己,覺的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

如果你察覺自己有上述變化,就說明有可能進入了養育倦怠期,但也不要心急,只要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也就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2.

媽媽“倦了”,不過是因為身心俱疲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感到身心疲憊,產生倦怠感並不是個別現象,據一項研究表明:大約有8-36%的父母會出現養育倦怠的狀況,以媽媽為主。

為什麼會出現養育倦怠呢?

● 被“完美媽媽”的人設所困

奧斯卡影后查理茲·塞隆在影片《塔利》中飾演三個孩子的媽媽馬洛,老大是女兒,8歲;老二是兒子,患有易怒症,幼兒園已經多次提出讓孩子退學了;老三才出生,夜裡要餵奶、換尿布,二十四小時離不開人……身材臃腫的馬洛被育兒生活折騰得精疲力竭,瀕臨崩潰,但內心仍舊對孩子充滿了愧疚感,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

為了做一個完美媽媽,馬洛幻想出一個夜班保姆,她年輕漂亮、體貼能幹,簡直活成了馬洛的理想。到了晚上,一切照顧小寶寶的活兒可以全扔給漂亮保姆,馬洛終於能安穩睡覺了,她開始化妝、跑步,給孩子們做豐盛的晚餐,而不是速凍披薩,甚至像其他完美媽媽一樣為孩子烤蛋糕、開PARTY。

直到有一天,她開車衝進了海里。

“完美媽媽”終究只是一個無人可以實現的“人設”,太夢幻,也太遙遠。

● 長期缺位的另一半

有媒體釋出了一份《中國家庭育兒方式調研報告》,調查顯示:3成80後、90後爸爸幾乎沒帶過孩子。

同事小雪的老公就屬於大男子主義“看到油瓶倒了,都不扶”的那一類,疫情期間,因為小雪自己父母回了老家,她一個人要獨自帶兩個娃,要管老大學習、還得當老二的“三陪”,負責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從早忙到晚。

遇到大的不聽話、小的生病哭鬧,老公不僅不搭把手,還在一邊冷嘲熱諷:“平時跟我吵架不是挺行的嘛,怎麼關鍵時刻連個孩子都搞不定?”

當另一半長期不在丈夫和父親的位置上,得不到理解與關愛的妻子被迫“喪偶式育兒”,在自己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還得照顧孩子,身心疲憊在所難免。

● 缺乏社會支援系統

我剛生完孩子,成為新手媽媽的那段時間,因為親媽還沒有退休,婆婆離得遠,身體又差,老公因為工作原因頻繁出差,我的社會支援系統幾乎完全癱瘓,那段時間感覺壓力巨大,經常一個人偷偷抹眼淚,整個人疲憊不堪,看著一堆家務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就心煩意亂。

對新手媽媽而言,“社會支援系統”中核心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父母、伴侶。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人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不幫年輕人帶孩子,新手媽媽會因為得不到情感支援與育兒幫助而承擔更大的壓力,也就更容易產生倦怠。

3.

倦怠本身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應對

“那是個寒冷的早晨,我迷迷糊糊地剛睡醒,正打算給兒子端尿。當我剛抱起孩子,他顯得很煩躁,一邊蹬腿、一邊哭鬧,我耐著性子抱住他,足足等了好幾分鐘,兒子死活都不肯尿。我無可奈何,又擔心把孩子凍著,只好把他放回床上。

當我剛把孩子放下,在小心翼翼替他蓋好被子的那一瞬間,他突然“尿”了。我伸手一摸,床單、被褥溼了一大片。那一刻,我整個人氣爆了,感覺不可抑制的憤怒噴湧而出。我抱起孩子,將他翻過身來,放在大腿上,狠狠地揍他的屁股。

我一邊打孩子,孩子一邊哭,他越哭,我就感覺越憤怒,但是當孩子轉過頭來,我發現孩子的小臉憋得通紅,滿臉的鼻涕、淚水,心一下子就軟了,抱著孩子嚎啕大哭!”

試想一下,這位媽媽如果不是在看到孩子眼淚的那個瞬間,猛然清醒過來,真的無法預料媽媽的情緒失控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所以,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產生倦怠情緒,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積極應對——

①在吼孩子之前,先讓情緒“冷卻”下來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了“冷靜期”這個概念,當你忍不住想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時,試著給自己按下暫停鍵,做幾個深呼吸,慢慢放鬆下來,然後給自己兩秒鐘想一想:我為什麼會這樣?我的想法符合事情的真相嗎?或許這些想法只是我的理解,而不是事情本身?

“冷靜期”可以讓自己的情緒有一個緩衝時間,不至於因為情緒失控傷到孩子。

②學會適時放手,尋求幫助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全年無休的“超級保姆”,而是需要一個有生命活力的母親,在他難過的時候給與他共情,在他高興的時候陪他一起HAPPY.

所以,我們不妨“狠心”一點,在狀態低迷的時候,偶爾把孩子扔給老公,在週末給自己放個假,約閨蜜吃頓飯、逛逛街、看場電影、喝喝茶。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媽媽,我們逼著自己去做那個滿分媽媽只會讓自己更焦慮,讓孩子更痛苦。

曾奇峰老師說:“做一個好母親其實也很簡單,多為自己活著,把自己變成一個輕鬆快樂的人——是母親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所以,成為一個好媽媽的前提不是要為孩子盡心竭力地付出,而是要先學會愛自己。愛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這個生命個體的侷限性,甚至接納自己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種種過失。

在養育孩子這條並不平坦的道路上,媽媽們難免遭遇那些黑暗時刻,相信只要我們能夠調整心態、積極應對,就能走出困境、重遇光明。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心理行業助推平臺。以“為國民提供優質心理服務,促進人類健康與幸福”為使命,以“政產研學用”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資料”為基礎,依託國家級專家智庫,通過國民心理產業聯盟、產業基金、慈善基金、產業園等,集聚學術、資金、技術、專案等各方面的優質資源,支援心理機構、產品與專案落地,推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中國心理行業發展。

國民心理健康網

國家級心理服務平臺

免責宣告: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轉發內容僅作資訊分享及參考,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與小編聯絡(微訊號:gmxljkw),我們將迅速採取適當的措施。本訂閱號原創內容,轉載需授權,並註明作者和出處。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二胎寶寶”有福了,國家新增4項福利,孕媽不要錯過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