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次開家長會,有許多家長都反映

己的孩子不尊重父母,孩子不高興就對父母撒氣、發脾氣、甚至還動手打父母,父母的話常常被無視、回懟,溝通困難。對父母冷漠、頂嘴、吵架是經常的事,父母講的道理、建議不屑一顧......

許多家長委屈地問我“我這麼愛孩子,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對我基本的尊重?”

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尊重呢?

一、無原則溺愛孩子的父母。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得不到尊重,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尊重、信任著父母的。之所以會變得不尊重父母,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和不被孩子認可的一言一行導致的結果,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失敗。

有一種父母,把心都掏給孩子,卻換不來孩子的尊重。當孩子有要求時,父母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卻從來沒有規範過孩子的言行,只是傾盡所有給孩子創造快樂、舒適的環境。

我曾目睹過這樣的事件,鄰居的一個13歲的孩子,放學後想讓媽媽給他買一個玩具,媽媽沒帶錢,手機裡沒有錢了,那孩子上前奪過媽媽的手機就摔在地上,說沒錢拿手機幹嘛?一千多元的手機就這樣被孩子摔壞了,他媽媽無可奈何地說“你這孩子,怎麼能摔壞我的手機呢!”

這樣的溺愛孩子和過度保護,不會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和付出,而是讓孩子自己認為是家裡的小王子,想要什麼父母就必須給什麼,否則就是父母的錯。

因此,孩子養成了自私霸道,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沒有他人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會尊重別人呢?

二、給孩子過度的愛的父母

父母過度的愛孩子,會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和性格缺陷,對孩子自身成長是一種傷害。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從中體會到失望感和挫折感,這是他必須經歷的一個環節。

家長不能因為捨不得孩子難過、受挫而無條件滿足他的任何需求,應當引導孩子在挫折中學習,認識和調節情緒,讓孩子漸漸明白自己並非無所不能、可以隨心所欲。

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對父母,孩子喜愛打籃球,這個孩子要求父母買籃球和衣服都必須是李寧牌的,所有的衣服,鞋子和籃球買下來要好幾千,當時父母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來,這個孩子就不吃飯,摔打東西要挾父母,父母擰不過孩子,只好和我借錢滿足了孩子的願望。

像這樣的事情,父母應該有必要建立和善而堅定的規矩,讓孩子心中有是非觀、行為有界限。讓他也會慢慢了解父母的錢是父母的血汗換來的,達不到的生活條件,我們就要克服困難,降低自己的需求。讓孩子體會父母的不容易,產生對父母的愛,並懂得尊重父母,學會珍惜、感恩和回饋愛。

三、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有一類這樣的父母,他們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人物品,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一個和自己同樣平等、獨立的個體,任由自己安排、孩子的一切,想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

這樣的父母在思想觀念上就走入了誤區。在這種認知下,很容易出現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

這類父母常有的做法就是常常忽視、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對孩子的需求不重視,不滿足;不聽父母話的時候不是打就是罵,承諾孩子的事情說話不算話、經常出爾反爾。常常包辦孩子的一切,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

我曾經見過這類的家長,他的孩子必須按他的要求去做,這是我教過的一個三年級的男孩,他上面有兩個姐姐,姐姐替換下來的衣服他都是給這位男孩子穿,三年級的學生了,還穿女孩子的衣服,同學們都笑話他,可他卻說,如果他不穿,他爸爸媽媽就打他,讓他光屁股。

很顯然,這些方式都違背了孩子自尊、自主、獨立的需求,這也是一個健康獨立的人格發展最基本的需求。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缺少對孩子的尊重,孩子必然也不會尊重父母。

如果這時家長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好好地和孩子交流、理解他,還是簡單粗暴地用父母的權威“鎮壓”孩子,那麼親子之間矛盾只會越來越多、距離越來越遠。於是父母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隨之失去效用。

四、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的父母。

莫言曾說:“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

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還記得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在作文中寫道:

“我媽媽什麼事也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

和我一起玩的同學,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著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

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媽媽!”

小小年紀的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嫌棄父母,固然是存在問題的。

作為家長,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做一個正面的榜樣?有沒有在努力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然而很多家長,總是用雙重標準來要求孩子和自己。孩子不許看電視玩手機,自己卻天天追劇打遊戲刷短影片;孩子必須早睡早起,自己卻可以熬夜睡到日上三竿;孩子要愛閱讀愛看書,自己卻從來不摸書不學習......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必然是不能讓孩子信服的,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還有一些家長,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完成的心願,非要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完成:自己小時候沒條件學樂器,就讓孩子苦練鋼琴、舞蹈,多才多藝;自己學習不好,就整天逼著孩子考第一考名校......

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的事情卻不符合邏輯,經不起推敲。

總之,不管孩子在哪個階段,最需要的都是父母的尊重、接納、理解和欣賞。

把孩子應該看做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懂得傾聽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緒和想法;認真、有耐心地聽他說話並積極迴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的去了解孩子;不隨意辱罵、責罰孩子;要隨時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這才是一個父母應該有的父母的樣子。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毛錢的糖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