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入了智力高速發展的軌道,用短短一百多年的時間創造了人類發展史幾千年財富科和技成果的總和。
一成不變的教育方法顯然有許多不合時宜。孩子們每一個成長的關鍵時刻都需要慎重對待。
我們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中始終有一個問題,就是面對孩子們出錯,但是孩子們又不可能不出錯,關鍵是看我們教育者如何去應對引導。
許多老師和家長被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困擾。總用粗心來解釋,其實掩飾了背後細思極恐的真相。
老師們平時在教學中發現這一嚴重問題後幾乎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其實,注意力不能集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焦慮造成的。
似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再去解決問題不是什麼難事。其實這裡邊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秘密。
打個比方,醫生已經診斷出病人的病因,但有的病人用同一個藥方可以迅速治療,然而有的病人卻遲遲不見療效。還有,如果是癌症,大多隻有等待死亡。
人的心理疾病遠比身體疾病複雜的多。說到底注意力不能集中是一種病。
我嘗試著去思考並實踐解決問題,但收效甚微。
下邊我們來研究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個人從出生後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嬰兒期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除了生理需求外,最大的需求就是對安全感的需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這個時期孩子父母不能在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換作爺爺奶奶或其他人,孩子就容易出現問題。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不自信,膽小,語言發展緩慢。自然,對外界探索的天性就會封閉。這為後來的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埋下了第一個隱患。
不是所有爺爺奶奶都能像現在的父母一樣適應現在家庭教育的形式的。幾十年前兄弟姐妹多的時候,家庭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人類進化速度了。
第二個階段——幼兒期
這是一個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這個階段最大的需求是對安全感需求的進一步發展,即對愛的需求。
人是非常奇怪的生物,也可以說愛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武器。但不同時期對愛的需求層次和方式都不一樣。
幼兒期對愛的需求相對簡單一些,但家長絕對也不能忽視,簡單說就是對於孩子表現出來行為及時關注。
舉例說,如果孩子正在玩耍,對一個問題十分感興趣,但又不知道如何解釋遇到的問題,或者如何表達自己不解,對父母有求助,這個時候請父母們放下手中的活,放下手中的手機,耐心的陪陪孩子,透過對話,肢體語言表達對孩子足夠的關注,那麼孩子一定會渡過足以埋下自閉種子的難關。會在愛——這種強大的力量下感召下積蓄自己成長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成為有愛的力量的人。
第三個階段——少年期
前兩個階段埋下的隱患會在這個時期集中爆發。
多動,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種種表現使孩子成了問題少年,而多數家長不能自知。
這個階段是塑造孩子自信心的黃金期,孩子在這個時期有著強烈的探索世界的原始的混沌慾望。
如果前兩個階段健康發展順利渡過,這個時期需要把風箏的線稍微鬆一鬆,讓孩子有一定的自由並能透過自己的努力看的更高更遠。當然這個時期我們家長,老師還是那個放風箏的人,是萬萬不能完全放手的,我們更多時候是躲在幕後偶爾俯下身子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個階段孩子的習慣已經基本形成,人生觀,價值觀正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作為家長,老師還要肩負著塑造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使命。
孩子出了問題更不能怨天尤人,家長從家庭教育找原因,老師從學校教育中找原因。
這個過程如多米諾骨牌,一個環節出問題造成的後果都可能是毀滅性的。
第四個階段——青春期
這是個飽受詬病又讓人唏噓不已的時期。
可能有極少數孩子前邊三個階段出了嚴重的問題,但這個階段隨著孩子自己探索世界的強烈信念找到了一條自我救贖的出路。
但是還有許多孩子從此籍籍無名一生悲哀的活著。
這個階段青春期的叛逆接踵而來的同時必定是青春期的挫折。
如果在前三個階段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一定的基礎,孩子們可以在這個階段屢敗屢戰找到出路。
生命總是創造出讓人驚歎的奇蹟,同時又因為無知難逃宿命。
這個宿命就是無論成為參天大樹或是無名的小草都能努力的汲取生命的營養快樂的活著,或在某一個時刻不能適應環境停止汲取生命的原動力慢慢枯萎或轟然坍塌。
人在精神和肉體不自由和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焦慮,焦慮的直接後果就是原本精彩的生命慢慢枯萎或轟然坍塌。
自閉症是焦慮的一種終極表現形式,而自閉症自殺的是焦慮結果的一種終極模型。
看到過身邊一些自閉症患者,有的用自殺選擇逃離現實世界,而身邊的親人又無能為力。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是焦慮,焦慮的根源是安全感和愛還有自信心的缺失,而焦慮再往前走一步不是自閉就是精神亞健康。
做一個有心人,對自己,對所有平等的眾生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