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假裝遊戲和學習雙語對兒童的心理理論發展有好處

年幼兒童在家裡聽到的談話型別影響其心理理論的發展。

經常和母親談論他人心理狀態的三歲兒童往往擁有更好的心理理論技能。

鼓勵假裝遊戲的家庭能激發兒童心理理論技能的發展。當兒童扮演某種角色時,他們會盡力猜測他人的觀點。

當兒童在一起玩假裝遊戲時,他們必須要考慮想象世界中其他兒童的看法。和兒童談論故事中人物的感受有助於發展兒童的社會理解。

經常談論感受和因果關係的家庭中的兒童,通常其同理心出現的也越早。

在家裡說和聽兩種及以上語言的雙語兒童,和單語兒童相比,他們在特定的心理理論任務上表現得稍微好些。

雙語兒童知道一個物體或想法至少可用一種以上的語言方式表現出來,這種知識有助於兒童理解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雙語兒童也能根據同伴來選擇匹配的語言,這促使兒童更多地意識到他人的心理狀態。

最後,雙語兒童能更好地控制注意,這使他們更多關注什麼是真實的,而不是那些只是看上去真實的事物。

為什麼童年早期兒童記憶很少和影響兒童記憶力的因素

童年早期,兒童的注意、資訊加工速度和效率都有了提高,而且他們開始形成長時記憶。

但年幼兒童的記憶力不如年齡大一些的兒童。

一方面是因為,年幼兒童關注事件的細節(容易遺忘),而年長兒童和成人一樣,通常關注事件的要點。

另外,年幼兒童缺乏關於世界的知識,不能注意到情境中的重要特徵,例如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而這些都有助於喚起記憶。

為什麼一些人的早期記憶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第一個影響因素是事件的獨特性。

第二個因素是兒童的積極參與程度,包括積極參與事件本身或重述事件以及重視該事件的程度。與看過的事件相比,學齡前兒童能更好地記住做過的事情。

第三個因素是和父母談論過去的事件。

精加工談話風格和社會互動能使兒童有更好的記憶力

成人和兒童談論共享經驗的方式影響兒童對此經驗的回憶。

重複性的談話風格是指當兒童回憶遇到困難時,成人重複以前的表述或問題。

重複性談話風格的父母可能會問:“你記得我們上次是怎樣去佛羅里達的嗎?”如果兒童沒有回答,可繼續問“我們是怎樣到那裡的?我們乘 去的”。

精加工談話風格是指成人會談到事件的其他特徵或增加更多的資訊:“我們開車去的還是坐飛機去的?”

精加工談話風格的父母關注談話的互惠性以及肯定兒童的反應,重複性談話風格的父母關注的是檢驗兒童的記憶狀況。

如果父母是精加工風格,兒童在三歲時就能參與有關更長、更詳細事件的談話,在五歲時,他們能更好地記住這些事件。

一項對參加舞臺表演(參觀“動物園”)的三歲和五歲兒童開展的研究發現,與在事件發生前或發生時相比,在事件發生幾天後進行精加工談話,對兒童兩週後的正確回憶有更大影響。

實際上,對於三歲兒童而言,在事件發生前或發生時的精加工談話與“空洞”的談話(沒有傳達任何資訊的談話)一樣,對後來的回憶沒有任何幫助效果。

精加工談話如何提高了回憶效果?

這種談話能為事件的特徵提供詞彙標籤以及有序且易於理解的結構,從而幫助兒童編碼與最近經歷相關的資訊。

精加工談話也能幫助兒童建立對該事件心理表徵的“界限”,從而阻止無關或失真資訊的干擾。

社會互動不僅有助於兒童的記憶,而且也是記憶形成的關鍵。

受維果斯基社會文化理論影響的研究者支援社會互動模型。該模型認為,兒童與父母或其他成人一起談論共享事件時,會合作性地建構兒童的自傳體記憶。

成人發起和引導談話,向兒童展示該文化下敘事形式的記憶是如何組織的。

當父母不斷提出情境問題(“你什麼時候找到了松果?”“在哪裡找到的?”“和誰?”)時,兒童很快就知道應該包含這些資訊,這樣便促進了兩歲和三歲兒童的記憶發展。

文化影響兒童記憶經驗以及父母和孩子談論經驗的方式

一項研究發現,分別向180名歐裔美國和中國的學齡前兒童、幼兒園兒童和小學二年級兒童問下列問題:“你上一個生日怎樣過的?”和“告訴我一件爸爸或媽媽責備你的事。”

與中國兒童相比,美國兒童在講特定事件時,他們敘述得更長、更詳細,而且包含更多的觀點和情緒。

中國兒童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日常活動、群體活動、社會互動以及社會角色方面,他們的描述更短,更簡潔。

美國兒童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而中國兒童和其他人共享“舞臺”。

和三歲兒童談論共享記憶時,美國母親鼓勵兒童積極參與(“你記得什麼時候去娜娜家游泳的嗎?你穿得很整潔嗎?”),

中國母親的問題具有誘導性,包含了記憶的大部分內容,留給兒童補充的空間很小(“你們在滑冰場玩什麼?是坐在冰船上,對嗎?)。

關注筆者,全網同名。

會持續更新自我成長、兒童教育、金融理財內容。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咱們當父母是不是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