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兒童完形繪畫治療的14個步驟如下:

一、讓孩子將自己的繪畫經驗與治療師作分享——他著手並進行繪畫工作時的感覺,他如何著手並持續其工作與工作歷程。這正是他的自我分析。

二、讓孩子介紹自己的作品,以他自己的方式敘述自己的繪畫,這是更進一步的自我分享。

三、再進入更深的層次時,透過更多的提示以協助孩子獲致更進一步的自我發現。例如:要他更詳細地敘述圖畫中的某些部分;使某些部分更加清晰明顯;具體敘述出形狀、結構、顏色、代表意義、物體及人物。

四、要孩子以彷彿自己便是那幅畫的語氣(使用"我"字作為敘述句的開頭)來描述畫作。例如:"我是這幅畫;我身上到處都是紅色線條在我中央部分有個藍色方塊。"

五、在圖畫中挑選一 些事物,要孩子去認同該事物:"把你自己當成藍色方塊,詳細描述你自己——你看起來像什麼,你的功能是什麼"等等。

六、倘若有需要的話,詢問孩子一些問題 ,以催化治療過程。"你是做什麼用的?""誰會用你?""你最像什麼?"凡此問題將透過你的專業技巧浮現,並進而帶領你與孩子一起走進孩子的圖畫之中,同時也能開展你的眼界,去了解人類存在、運作以及建立關聯性之各種可能方法。

七、藉由強調或誇大圖畫中的某些部份分,使孩子更為專注。並使其覺察力更為敏銳,特別是當治療師或孩子的內心充斥著(或特別缺乏著)能量或興奮感時。利用問話的方式是相當有幫助的,例如:"她要到什麼地方?""這個圓環在想什麼?""她將從事什麼事情?""接著將發生什麼事情?"依此類推。如果孩子說:"我不知道",治療師可千萬不要放棄,應當繼續將焦點轉移到圖畫的另一部分,詢問另一個問題,提出治療師自己的答案,並且詢問孩子是否同意那個答案。

八、要孩子就圖畫中的兩個部分、 兩個接觸點或兩個對立點,進行相互對話。例如:道路與車子、構成正方之直線、快樂與憂愁。

九、鼓勵孩子注意顏色。 當我給予閉著眼睛的孩子關於繪畫的建議時,我常說:"想想看你將使用的顏色,亮麗的顏色對你具有什麼意義?灰暗的顏色又對你具有什麼意義?你將使用亮麗或深沉的顏色?淺或深的顏色?"有個女孩使用暗沉的顏色描繪其麻煩,而使用明亮的顏色描繪其喜樂,甚至當她使用不同顏色時,下筆的力道亦有程度上的差異。我可能會說"這本書比那本書還暗沉些",以鼓勵她做表達,或者:"看起來你好像在這邊特別用力地塗上顏色",我希望孩子儘可能地覺察自己所做的事情,即使她不願談。

十、特別留意孩子的聲調、身體姿勢、面部及肢體表情、呼吸、以及沉默的暗示。沉默可能意味著正在檢查、思考、記憶、抑制、焦慮、恐懼或者對於某件事情的覺察。利用此等暗示,以促進治療工作的流暢。舉例說明為何觀察肢體暗示,乃是釐清困境最重要的單一因素。

十一、藉由辨識的方式,能夠協助孩子去"擁有"其對於整體或部分繪畫所做的描述,我可能會問:"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你曾經做過那件事嗎?""那種情況是否符合你的真實生活情境?""當你以薔薇的身份所說的事情,是否也能在身為一個人的時候說得出口?"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各種的措辭方式,小心而溫柔的提出這些問題。

孩子們通常不必去擁有一些事情。有時孩子們會退縮,且害怕去做;有時是她們還沒準備好;有時光是將某些事物透過繪畫加以公開,似乎便已足夠,即使她們不去擁有’什麼。他們能夠感覺出我已聽到他們說的。他們在當時,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他們所需要的或所希望的。

十二、將孩子的畫作暫時擱在一邊,針對孩子從圖畫中所展現之生活情況及"未完成"的任務加以處理。有時這種情況能夠直接自問話中發生,"這與你的真實生活狀況符合嗎?"有時孩子能自然地聯想到生活中所發生的某些事情;或者孩子會突然變得很沉默或出現某些表情。我可能會說: "剛剛是怎麼回事?"孩子通常會開始談論當時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過去的生活當中發生過的事,而這些事情,與目前生活狀況有關。(孩子有時只會回答:"沒什麼。")

十三、觀察圖畫中缺少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並表示關切。

十四、緊跟著孩子圖畫中的動態趨勢,或者注意那些特別吸弓|我的部分——我發覺有趣、刺激、有活力的部分。有時我專注於那些地方,有時則正好相反。有個男孩子畫出了在洞穴幻想的活動中所看到狄斯奈樂園,他強調了樂園中的歡娛。我選擇了與他的圖畫律動正好相反的方向,並且說:"我猜你的生活之中並沒有那麼多的歡樂。"

1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滿嘴謊話,父母該如何教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