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母親抱嬰兒的姿勢是一件趣事。美國的科學家們發現76%的母親把孩子抱在身體的左側。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人們大多會說一般人習慣用右手,把孩子抱在左臂上,母親就能騰出右手做事。這似乎不無道理,但情況卻並非如此。誠然,“左撇子”與“右撇子”之間略有差別,但這並不足以解釋這一現象,因為調查發現83%的“右撇子”母親把孩子抱在身體的左側,而75%的“左撇子”母親也同樣把孩子抱在身體的左側,難道她們都不需要騰出左手做事嗎?顯然身體的左側藏匿著某種不可言喻的奧秘。
唯一的線索是心臟在身體的左側。母親的心跳聲會不會是原因所在呢?科學家們認為胚胎在母體內生長時,母親的心跳聲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嬰兒出生後重新接觸到這種熟悉的聲音會增加安全、鎮靜感,起到一種撫慰作用。尤其是當他剛剛降生到這一陌生的世界上時。母親本能地或透過無意識的嘗試,很快發現孩子抱在左側要比抱在右側安寧得多。
試驗結果證明這種解釋是正確的。在美國一家醫院的保育室裡進行了如下的試驗:將保育室裡的嬰兒分成若干組,每組8人,然後在特定的時間裡放母親心跳聲的錄音。結果發現,沒放錄音時總有一個或多個嬰兒在這段時間的63%裡,一直在啼哭,但一放錄音,這個數字就立刻降至39%。聽到心跳聲的嬰兒比聽不到心跳聲的嬰兒體重增加得也快,雖然他們吃的食物的質與量是相等的。顯然聽不到心跳聲的孩子由於哭喊要消耗許多能量。
科學家們還對年齡稍大一點的嬰兒在睡覺時間作了分組實驗:有的房間裡保持安靜,有的房間裡放催眠曲,有的放一左右擺動的節拍器,擺動速度與心跳速度相同一每分鐘73次,還有的組裡放心跳聲錄音。結果發現,放心跳聲錄音小組裡的嬰兒入睡時間比其他組裡的嬰兒快一倍。這不僅證明心跳聲是強大的鎮靜劑,還顯示了嬰兒對於心跳聲的反應也是非常奇特的。節拍器模仿心跳聲無濟於事一至少對新生兒是如此。
有趣的是科學家們帶著這個問題分析了466幅數百年前創作的聖母瑪利亞懷抱小耶穌的繪畫,發現其中有373幅中的耶穌躺在母親的左側。比例又是79%。
這一研究對我們還有其他什麼提示呢?它還能解釋母親為什麼要用晃動的辦法給孩子催眠,晃動的速度與心跳的速度大致相等,這種有節奏的晃動也許又使嬰兒想起母腹中那安全的世界。這種現象不只限於嬰兒,成年人亦如此。我們煩惱時會晃動身體,心情矛盾時會擺動大腿。下次你看到一個準備登臺的演說者有節奏地左右搖晃時,不妨計算一下他的晃動速度,準會與心跳速度相等。演說者為了克服怯場的緊張心情,不知不覺地表現出自己身體所能提供的最能令其感到舒適的動作。
你會發現人們凡是在感到不安全的時候,總會表現出這種或那種具有心跳節奏的動作。決非偶然的是,大多數民間音樂或舞蹈都採用切分音節奏,這種節奏把演出者又帶回到母體內安全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