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侄孫,一個六歲的男孩,又把我堂弟的兒子,推下了我家門前的小溪裡。
時令雖是初春,但溪水,還是冰冷入骨。再說這地面離小溪,還有很高的距離。
關鍵是我侄孫,把人家推下去了之後,還覺得特好玩,還邊拍手邊笑著說:起來呀,起來抓我呀。
全然不顧我堂弟的小孩,在那水裡撲騰。
如果不是大人發現及時,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事後,我侄兒夫婦,只是象徵性地笑著問我堂弟:孩子要緊不?
我堂弟也是大人有大量,沒有計較什麼,只是說:沒關係,小孩嘛,打打鬧鬧是常事。
可我的堂弟媳,就有點介意了,嘴裡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全程黑臉。
這也難怪人家,將心比己,誰的孩子不是娘生的呢?
而我的侄兒夫婦,問過我堂弟後,回家也沒有教育自家孩子,只是輕描淡寫地對孩子說了一句:以後可不準這樣了啊。便完事了。我在旁邊看著,只能表示呵呵。
我作為旁觀者,我很反感侄兒夫婦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雖說孩子只有六歲,但看著他從呀呀學語到現在,壞事可幹了不少,言語行為,真的很出格的。
不是嗎?我的伯父,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正在安靜地,眯著眼睛在曬太陽。
而我的熊孩子侄孫倒好,把點燃的響炮丟到老人的腳邊,嚇得老人差點摔倒,只好顫巍巍地往家裡走。一邊走,一邊說:這孩子,真缺德。我也覺得,真正缺德到了家。
平時,他玩著玩著,冷不防又跑來,不管不顧地向別人吐口水。
真的,許多時候,我忍無可忍,真想揚起手,狠狠地摔他一巴掌,但往往揚起的手,又不得不慢慢地放下來。
怕這一摔下去,惹出麻煩來,怕侄兒夫婦說,我都捨不得打,你憑什麼打我的孩子。
所以,只好讓他為所欲為。
其實,我的侄孫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與我的侄兒夫婦的教育觀,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記得侄孫三兩歲時,有一次,侄孫與我堂弟的孩子爭搶玩具,或許是堂弟的孩子個頭大的緣故,結果玩具被我堂弟的孩子搶到手了。
然後我侄孫見搶不到玩具,便哭著回家告狀。
只見我侄兒夫婦說:哭什麼哭,光哭有什麼用?有本事去給我搶回來呀。我不是給你生有手有腳有嘴嗎?不夠人家搶,你可以用嘴巴去咬他呀?
各位看官,看到此,你們應該知到,我的侄孫的劣根性養成,是與他背後的父母脫不了干係的緣故了吧。
聽說:在幼兒園,人家老師都怕他,園長還出面,委婉地對我侄兒夫婦說:可否讓孩子轉園?言下之意是,寧願生源流失,寧願不賺我侄孫的錢,都想動員他轉學。
可想而知,人家有多討厭他,有多不想與他打交道。
的確,像我侄孫這樣的熊孩子,真的是人見人怕。
但願我侄兒夫婦,能反醒自己的不當教育方式,趁孩子現在還小,一切都來得及。
否則,隨著他的性子而為,我想:就真的養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