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還小,長大就好”成為了一眾中國式父母的託辭

幫孩子穿衣餵飯:孩子現在還小,長大了他就會了。

在家無理取鬧:這很正常,長大了就好了。

在外任性撒潑:孩子想要啥,買不就行了,長大了他就懂了。

不管何時,不論何地,只要孩子出了問題,一句“長大就好”通通解決

可是,孩子長大了就真的會了?真的好了?真的懂了嗎?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沒人對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小,長大了就會好,那麼你就錯了!

一、習慣的力量

從小就養成壞習慣的孩子,長大之後期望他能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小區有這樣一位男生,從小要啥家裡都會滿足,長大後也考了一所很好的大學,全家都非常欣喜,但最奇妙的是,每隔一個月他都會寄回家一個大大的包裹,風雨無阻。包裹裡是什麼呢?竟是他積攢了一個月的臭衣服臭襪子!

別說是一位優秀大學的大學生了,就算是個小學生,洗襪子這種簡單的事情,也是必備的生活技能了吧。你能想象一名一米八幾的大小夥子竟然連一個襪子都不會洗嗎?

可他媽媽總是說:孩子還小呢,學習最重要,這些簡單的事我們幫他就好。長大了自然就會了。可一個連基本生活技能都不會的人,在校園裡能受歡迎嗎?走出校園後能好好的面對社會嗎?

所以說從小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很重要,該怎麼做呢?

①提示--讓好習慣顯而易見

比如引導孩子記錄自己已有的習慣,並對此進行評估,區分哪些是好習慣,那些是壞習慣,幫助孩子意識到習慣的好壞,對壞習慣保持警覺

②興趣--讓好習慣更有吸引力

現代教育研究表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比如孩子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就告訴孩子,試著去自己洗一雙襪子,自己穿一次衣服,做完後就能看一集動畫片。將孩子的興趣和日常的好習慣結合起來,孩子會更願意去接受

心理學家說過,保持習慣的關鍵就是要保持成就感。比如孩子今天在家裡作業完成的非常好,還自己做了家務,此時,家長的一句表揚,會讓孩子更願意保持這樣的習慣。因為哪怕只是細微的鼓勵,孩子也會覺得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二、規則的力量

從小就不遵守規則的孩子,長大之後變得遵守規則,大多都是不可能的。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無論多大,都還是個孩子,總覺得孩子做錯了什麼事,都是可以原諒的。最典型的就是“你理他這個小孩子幹嘛?他又不懂事,等他長大了就好了”

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培養規則意識是很重要的,小到班級制度,大到社會法規。如果孩子從小就不遵守交通規則,亂闖紅燈,家長不但不管教反到來安慰孩子的話,接下來的路,當然不會好走。一個不小心,甚至會喪失性命。

怎麼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呢?

①家長先以身作則

你在要求孩子怎麼做時,首先家長自己要做。比如家長平時如果有東西亂放的行為,那麼孩子不收拾玩具這個問題就很難引導,潛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這時,家長先做出改變很重要。

②獎懲分明很重要

在給孩子定懲罰規則時,任何的規則都要向後使用,而不是向前推移,比現在天定規則了,但孩子昨天犯錯了,這時,千萬不能去懲罰孩子,因為這不但會讓規則的公信力降低。還會讓孩子覺得有了這個規則,就像有了一個枷鎖。規則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為了避免懲罰去遵守規則。有懲也要有獎。做得好了是有獎勵的,給孩子明確好這一點,孩子會因為獎勵而更願意去遵守規則,在潛移默化的過程裡,將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了起來。

不要刻意去營造一個固定氛圍,而是要有一個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大家都是一樣的,都要遵守規則。比如我們在家讓孩子必須遵守規則,但在學校,老師可能管理的沒那麼嚴,這時,家長就要考慮和老師溝通,讓老師也幫忙遵守這個規則,孩子覺得大家都是一樣的,自然而然就更願意遵守規則了

​孩子12歲之前的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孩子該懂得的,該遵守的,該培養的還給孩子!如果家長總是一味地“孩子還小,長大就好”最終只會將孩子一步步的推向深淵。孩子還小,家長可不小!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90後繼母談養育之恩:總說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親,你用真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