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分享張小桃的書《你是孩子的光》,書中給出了孩子教育和親密關係中適用的成長理念,幫助職場媽媽覺察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本書一共有六個章節,每個章節我將用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今天我來分享本書的第三章。
01為什麼不做做100分媽媽
孩子就是惡魔與天使的結合體,上一秒還特別乖,跟媽媽玩“親親我愛你”,下一秒就哭得天崩地裂,不到海枯石爛不停歇。
有幾次作者哄孩子到筋疲力盡,情緒幾乎崩潰,卻必須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不會“獅子吼”,也不會揍他的小屁股。
韓國健身女王鄭多燕“人生本來就不完美,所以我們不可能做到任何細節都是完美的。我也知道我不是完美的人,所以我不去做那些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當媽就是一場對生命的試煉,把曾經被生活碰撞出列橫的靈魂,重新鍛造成靈質的、透明的、魅力的樣子。
100分看起來完美卻易碎,有空隙的80分則剛剛好。那空隙,是讓靈魂透明和魅力鑽進來的地方。
02不用跟任何人比較,你就是如此獨一無二
叔本華說,別人眼中的你並不能決定你的幸福程度,你的幸福程度取決於你自身的感知。
所謂的完美並不取決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本身就是如此獨一無二。
我們在評價自己的方式上會選擇一條很容易的路——直接用別人的標準
因為我們都忽略了兩個很重要的問題:
01別人的標準,是不是在同一維度跟我做比較?
02比較是不是隻能有一個維度?
我們不是拒絕比較,而是拒絕無意義的比較。我們可以用SWOT模型來看一看
藉助SWOT分析模型,我們很清晰地看到,這個人可以朝著“美食+攝影”的方向去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那麼她不擅長寫文章的劣勢就沒那麼重要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地方,自然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評價標準。別人的評價最多隻是一種參考,用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判斷自己的位置而已。
03樹洞——從壞情緒中獲得能量
我的樹洞
日期: 年 月 日
今天發生了一件對我很重要的事:
婆婆又說了斷奶的事情,說要帶孩子去奶奶家斷奶,孩子幾天見不到我就不會喝奶了。我用沉默表示反對。
我當時的感受是:
很煩、有些委屈。我喜歡母乳餵養,以後自然斷奶就好啦
現在我仔細回想這件事的起因和經過:
今天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婆婆過來說該斷奶了,不然晚上睡不好總是醒。白天我上班的時候孩子是很乖的,只要見到作者就要喝奶。
我說了這些話:
一開始沒說話,之後開始說孩子的其他事情,轉移了話題。
我做了這些事:
坐在沙發上聽著,但是眼睛一直看著孩子。整個人的狀態都是迴避很抗拒的。
是什麼引起我的情緒反應:
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認可,本能地抗拒。我認為自己堅持母乳餵養才是對的,他們跟我不一致就是跟我對立的。
如果再來一次,我會這麼做:
跳出逃避、委屈的情緒,思考一下意見不一致雙方的立場。
婆婆的立場:婆婆是好意,希望孩子晚上可以睡眠好,作者也可以解放出來,不用因為餵奶影響自己的身體。
作者的反思:什麼時候斷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可能是自己太執著於喂到兩歲自然斷奶,被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了。
再來一次,會這樣做:跟婆婆溝通怎麼樣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嘗試斷奶,看看孩子和自己的狀態,再作調整。
我在這件事中學到了:
發現自己是一個固定思維模式——當有人提出不同想法的時候,就會預設是對方對自己的否定,就會激發自己的對抗情緒。
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就對自己說“我看到你了,你不喜歡被否定,我也不喜歡。可是我們又不是神,怎麼可能100%正確呢?別人說的搞不好會有點道理,我們不妨先聽著。”
“樹洞”傾訴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透過自我問答或者自我整理的過程,我們可以認識自己情緒真實的樣子,關注自己的情緒。
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讓“樹洞”幫助你找回與內心的連結。當自我認知越來越清晰時,久違的堅定便在心中萌芽,你也可以享有“管他風吹雨打,我自閒庭信步”的悠然自得。
04自信的媽媽從不要求孩子聽話
引導孩子,怎麼問問題,三個“一點原則”
第一個原則:多一點開放式問題,少一點封閉式問題
開放式的問題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因為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過程。只要推理邏輯沒有問題,答案就是合理的。
舉例:哥哥是不是應該讓著弟弟?改成開放式的問題
你覺得哥哥可以怎樣照顧弟弟?
如果你是弟弟,你希望哥哥怎麼對待你?
你會發現,謙讓是照顧弟弟的答案之一,但不是唯一答案。
再比如:你剛才那樣做對嗎?
換成 你知道自己剛才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嗎?
如果重新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第二個原則:多一點信任,少一點評價
不評價是先接受孩子的羅,再順勢引導的方式,是對孩子充分的信任——我相信你說的,我也相信你可以自己發現不妥之處。
迫不及待地評價往往是源於對孩子的不信任,源於父母的內心深處的任務比孩子更聰明、更高階的優越感。
第三個原則:多一點空間,少一點控制
把判斷對錯的主導權交給孩子,與被之處錯誤的挫敗感相比,孩子自己找到答案的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主動思考和調整行為的熱情,孩子對正確行為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05養育的選擇:學習新知識該不該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有他特別實用的地方,特別是在梳理思路、建立框架上面是非常有效的工具,但是在知識內化方面的效果遠遠比不上寫一篇文章。
更加深入理解知識點並深刻記憶的學習方法——費曼技巧
中國唐朝尤為詩人,對這種技巧就用得極好。他經常把寫好了的詩念給小孩子聽,如果小孩子能聽懂,這首詩就算寫成了;倘若小孩子聽不懂,那就不要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