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我們和孩子的衝突在於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幫孩子做所謂“正確”的選擇。

人生很公平,你年輕的時候,腦子好,身體棒,一天可以背40個單詞,還能通宵刷劇,可是不會堅持,不懂珍惜。等你上了年紀,腦子笨了,身體差了,卻懂得了珍惜,學會了堅持。 但是沒有曾經的這些經歷,你何來現在堅持和珍惜?

我們和孩子的衝突在於用自己人生的經歷,幫孩子做所謂“正確”的選擇。我常想,那些早慧的孩子大概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堅持和珍惜。早慧不常有,你我皆凡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剋制,取得與孩子的良好交流,真正厲害的人對孩子的願望通常都希望TA成為普通人。你的求而不得,才是與孩子最大的分歧。

2.聽過一句話.孩子可以成為任何一種人,但是成為不了你想成為卻成為不了的那種人。

對於很多35歲以後的普通人,可能我們面對的最大人生挑戰就是孩子的教育。自己的人生已基本定位,現實該給我們上的課都已經上了。面對有無限可能的孩子,我們抱著美好的願望,做各種經濟和精力上的投入,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一段時間內,我放棄自我,立下巨集願要做個全職媽媽,陪讀,陪送,陪練,陪聊。這種流於表面的陪伴在孩子10歲之前或許可以,10歲之後,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你只是一廂情願。

明明是孩子自己選擇的小提琴,你交了錢,請了老師,並向老師保證陪練三年,為了高品質的陪練,30多歲五線譜都看不懂的人,從O開始自己也學了小提琴。你將自己練的還不錯的心得和他分享,可是他不買帳,我就要這樣錯這樣練,你氣得上頭,撂下一句:你自己練,我還想多活二年的大實話。你看各種教育書籍公眾號推文,到頭來面對孩子時還是那句:“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你覺得自己乏善可呈,充滿挫敗感,某個輾轉反側的晚上,你看看孩子可愛的小臉,你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於是想到了要學習心理學,你報了線上課程,參加考試,拿證書,每天對自己默唸我可是帶證的學習心理學的,要有方法,可是狂風暴雨該來時還得來!

就在不久前你又買了那些你曾經暗暗發誓說再也不看的教育書《10~16歲青春叛逆期,這樣跟男孩子溝通更有效》你把他當成寶典,不敢輕易看,看一條用一條。

3.直到矛盾再次出現,讓你徹底陷入思考,你不再想著解決具體的衝突問題,你試圖從本質上找答案。

你發現你的這種“自我”學習都是建立在以孩子為中心的基礎上,充滿犧牲和奉獻感。卻唯獨不是發自內心的自我成長渴求,接受你面對的挑戰,那些最困難的,你一直試圖逃避的,才是倒逼你必須成長和改變的利器。

剎那間明白這後,你開始明確自我目標,你的注意力專注力都開始轉移,也是從這一刻起你與孩子的相處模式發生了變化。這種發自內心的自我渴求,於你而言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些以前你天天碎碎唸的瑣碎,慢慢忽略了。你沒有時間去挑剔他,你自我覺省還來不及,你在真正的進行自我關注,自我探索。

4.我們要接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的試錯過程,探索就面對著會犯錯,但同時也面對無限可能。

人到中年面對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無趣人生,還生出到底值不值得過的困惑,為什麼要這麼早就把這種確定性給孩子呢?

每一代父母都試圖用他們的人生經驗來教育孩子,希望他們的孩子多聽話,少走彎路別犯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可能還在鑽木取火,春節回家還在火車站排大隊買票呢!

不要以教育孩子為藉口,逃避現實,逃避自我成長,過早放棄,這樣的重任孩子幼小的肩膀承擔不起,這個鍋孩子也不背。

結: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是溫情的讓TA看著你們彼此成長,相互成就。TA不虧欠你的付出,你也不負責TA的未來。放眼未來,我相信,一個優秀的個體,一定是一個保持好奇心,積極探索,懂得自我成就的人。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醫學界權威:日本兒童是世界上最健康的,背後的原因很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