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語言是連線著每個人溝通的紐帶,雖然語言文化有多種多樣,但總能讓人們在需要的時候溝通起來。每個孩子在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儘快懂得說話,懂得叫自己“爸爸”、“媽媽”,父母對寶寶最大的期待,莫過於此了吧。

由於小寶寶不會說話,許多沒有經驗的父母在小寶寶需要什麼或者感覺到什麼不舒服時都不知道。有的寶寶1歲就會說話了,而且說得非常清晰,但有的寶寶卻始終卻不見開口說話,始終都是“咿呀咿呀”的說不清楚,這讓許多父母都很著急。

那麼為什麼許多孩子到了差不多2歲還不說話呢,難道真的是“貴人語遲”嗎?父母們不要迷信,孩子始終不說話肯定是有原因的。

有哪些原因可能會導致孩子說話晚呢?

▶身體原因

許多孩子始終不說話可能是因為耳朵聽覺的原因,聽不見就會導致孩子不會說話。還有的孩子舌頭舌繫帶有問題,會導致說不出話或者說不清楚話。

▶語言環境

家裡人與孩子溝通少或者不常教孩子說話,亦或是家裡人方言多種多樣,語言複雜。

▶父母原因

有的父母急於求成,一開始便教孩子很複雜的話語,導致孩子基礎的還沒學好便要理解複雜的話。

寶寶說話晚並不是所謂的貴人語遲,家長們要及時帶寶寶檢查清楚,不要迷信耽誤了寶寶的健康。想要寶寶能夠在合適的年齡段便開口說話,父母要有步驟地進行引導。

掌握3個小技巧,輕鬆幫助孩子“開金口”

1)父母及家人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及家人在教孩子說話時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一下子就教孩子說幾個字或者是一句話。這樣孩子不僅理解不到,而且也很難說出口來。父母及家人要循序漸進地教孩子,先一個字一個字地來讓孩子學,不能急於求成,讓孩子慢慢來。

2)製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引導寶寶說話

寶寶們到了合適的年齡,自己就會想要了解事物,對事物好奇。這時候父母們就要抓住機會,製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去引導寶寶說話。比如看到寶寶眼睛盯著桌子上的水果時,父母們就要趁機指著水果並慢慢地告訴孩子這是什麼。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及契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們要懂得把握機會,通過利用寶寶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去引導寶寶說出口。

3)父母及家人要規範自己的語言

許多父母教孩子說話時不統一用語,有時候說普通話,有時候又說方言。特別是一些老人帶孩子的家庭,父母跟孩子說普通話,老人跟孩子說方言,這會導致孩子難以理解。父母及家人們要規範自己的語言,統一用語。

孩子需要父母有耐心地去引導,只要父母們掌握了這幾個小技巧,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學說話,那麼孩子很快就能夠“開金口”。

————————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七個字,認了三個小時還不會寫”寶媽坐地大哭:被娃氣得要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