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懂得管教孩子的父母。
前段時間,黃磊的一條微博引起熱議。
黃磊小女兒因為早晨起床發了脾氣,黃磊不但沒有罵她,反而笑說:“今天早上誰發脾氣了?”
小女兒說:“你明知故問。”
頓時引起網友們的熱議,不僅誇讚小女兒可愛,還贊黃磊的教育方式棒。面對女兒犯錯誤,不但沒打沒罵,還用溫和的方式解決。
看著黃磊教育女兒的方式,想著之前有網友跟小編我吐槽關於“教育”問題的煩惱:
☉唉,我現在每天都很焦慮,孩子現在很叛逆,我都不知道怎麼教他才好。
☉我身上的缺點那麼多,會不會都傳染給孩子了?
☉我這樣教孩子,他以後會不會沒出息呀?
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應該是困擾過很多家長的問題吧:“擔心教壞孩子”、“憂慮著孩子的未來”……當父母的,從懷上孩子的那一刻,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
尤其,都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一生,我們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才最好呢?
看到這,我不由想起知乎的一個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方式?
裡面的教育方式,說實話,不止驚豔到我,說是震撼也毫不誇張。
每次看完這些答案,我都不禁想,原來可以這樣教育孩子。現在,我把這些溫暖可愛的小故事,整理給大家~
1
懲罰孩子
請來點“新意”
我父母從我10歲以後再沒打過我,說是要保護男孩(那脆弱)的自尊心。
取而代之的是……只要我犯錯,他們就讓我寫檢討。
那時,我不過是個10歲讀小學3年級的小孩。
小學3年級考試的作文要求字數不過是300字以內,我寫的檢討字數要求卻是800字……
最令我難以理解的是,每次寫完檢討交上去,我爸不僅要給我改錯別字,還會諄諄善誘地跟我探討:
“這一塊為什麼不這麼寫呢?”
“這樣寫不就說明自己是無心之失,更能激發我們的理解嗎?”
“這一塊你不煽情,我們怎麼會原諒你呢?要多寫無奈和矛盾的心理……”
10歲的我,正是一生中最皮的年齡,手下有一支叱吒風雲的鐵軍,每天放學後家門口還會有兩個哨兵給我站崗。
總被自己的哨兵看到自己寫檢討總歸是一件丟人的事情,所以,每次我爸指出檢討的不足並要求重寫後,我都會認真總結吸取教訓,以便下次寫檢討時能快點脫身。
後來,到了4年級,語文老師發現班裡多了一位作文奇才。
這位奇才,連拼音都沒學精,遇見字經常讀錯音,但寫起作文來卻筆走龍蛇虎虎生風。
於是,試著讓這位奇才去參加作文競賽,發現此人簡直是為作文競賽而生:寫出來的作文套路鮮明,連回學校關窗這一件小事,都被他寫得劇情跌宕起伏,字裡行間無不展示作者內心的巨大矛盾……
到初中後,檢討字數要求增加3000字,到高中5000字,但那時,我已經能輕鬆寫上8000字,毫不費力……
到了大學,我終於不用寫檢討了,但我的寫作之魂早已被點燃,邁上了作家的道路,那時還經常賣文采幫別人寫情書賺錢。尤其是那種做錯事,跟女朋友道歉的信。
正是因為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讓我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僅讓我那玻璃般脆弱的自尊心直到現在還沒有碎掉,還順便學會了門手藝。
犯錯誤,是孩子必定會經歷的事情。
對比起社會中,因懲罰不當而頻頻發生的惡性事件:
泰國14歲男孩因愛玩遊戲不務正業,父親一怒之下毒罵孩子“你怎麼不去死,你這個垃圾”。兒子毫不猶豫拿起槍對著自己的腦袋,扣動了扳機。
海南6歲女孩因為孩子寫作業速度過慢,爸爸拿起皮帶,掃把,衣架打女兒,殊不知,在這一下一下抽打下,女兒不治身亡。
9歲男孩因考試成績差,媽媽眾目睽睽下痛罵兒子,結果兒子不堪重負回家自殘……
比起打罵教育,溫和的教育方式明顯管用100倍,我們為啥不用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可能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式的懲罰教育,效果更快些。
殊不知,倘若你打罵孩子不恰當,反而會在孩子內心留下不可補救的傷疤,甚至可能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他們覺得:我既然這麼差,那就索性繼續差下去吧……
如果是這樣,我們為何不用有智慧些的方式解決呢?
2
犯錯後的姿勢要“正確”
在臺灣旅行住的一個民宿內,一個6、7歲的小男孩把沒喝完的豆漿拿到樓上房間喝,但是上樓梯時灑了一地。
小男孩爸爸帶著小男孩去服務員那裡,讓小男孩鞠躬道歉,並從服務員那要了塊抹布,小男孩擦樓梯,爸爸到水池洗抹布,看著男孩把樓梯抹乾淨。
當時,我以為事件就此結束,處理得非常圓滿。
直到我看見這個爸爸問孩子:“你覺得你為什麼會打翻豆漿?”然後爸爸把另一杯豆漿遞給孩子,告訴他打翻是因為拿的姿勢不對,一個手託底一個手扶住杯子才能拿穩。
小男孩捧著這杯豆漿上樓,沒有再打翻。
帶孩子道歉,是讓孩子知道犯錯要有犯錯的態度;
帶孩子清理乾淨,是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懂得彌補;
最後讓孩子懂得錯在哪的一步,非常重要,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總結教訓,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而最後這一步,往往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
3
關於“吃零食”事件
說到驚豔我的教育方式,必定要提前段時間看的綜藝《拜託了冰箱》,黃磊在節目上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做法。
黃磊說他不反對孩子吃糖果和冰淇淋這些零食。
因為他覺得吃零食是小朋友最幸福的事情,如果童年缺乏這些經歷,長大後必定不幸福。
但是,黃磊覺得冰淇淋的勺子太大了,於是跑出商場買了些小盒子小勺子,把冰淇淋分裝好放到冰箱裡,一次只給孩子一小盒。
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吃零食的願望,也不會傷到孩子的腸胃。
多麼聰明的爸爸。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關鍵是父母怎麼有智慧地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父母只會一味壓抑孩子的慾望,告訴他們這些不能吃,那些不能碰,導致他們內心匱乏,留給日後的恐怕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大洞。
4
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了
你救誰
一個初中的小女孩問媽媽:“如果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了,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媽媽說:“我會救你。”
女兒很開心,但是還沒等她說話,媽媽又說:“其實不是我會救你,而是爸爸不會允許我救他。
對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有的人會覺得自由理想比生命更重要,就會為此獻身。
因為對你爸爸來說,你的生命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爸爸會要求我救你,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媽媽也是一樣的。”
女兒聽完就哭了,說爸爸真好。
掉水裡先救誰這問題真的太無聊,但驚豔的是“回答”,在回答中夾扎著的“教育”。
父母愛孩子,人人皆知。
但卻很少人告訴孩子:“你的生命很重要。”
所以,你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看的越多,越發現:其實養育孩子的過程,真正需要被“教育”的往往是家長。
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管教孩子的父母。
孩子出生在哪個家庭,有什麼樣的父母,他們自己不能選擇。但作為父母的,卻有得選。
養育子女道路任重而道遠,做父母的永遠走在學習的路上,不斷汲取經驗,充實豐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