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您和家裡上網課的寶貝相處得還好嗎?
一場疫情,讓家長們被動成了"班主任",最近聽家長朋友們反饋,說這個"班主任"實在太不好當了,左手抓孩子學習,右手抓孩子生活。還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可想讓孩子聽話,也著實不容易,孩子再不上學,我們自己都要瘋掉了,有的家長甚至不得已只能把孩子帶到公司上網課,可謂心力憔悴。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聽話,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想給你講個小故事。
以前,在以色列的牧羊人,呆了很多養去放牧,但那些羊總會亂跑,而且有的羊不是在草地上跑,還會跑到旁邊有荊棘的地方去,荊棘就會刺到羊的毛裡面,羊被刺會痛,就會掙扎,結果越掙扎,荊棘就越會絞進毛和肉裡面去。
這時牧羊人要怎麼辦呢?他不會直接伸手去拔除荊棘,因為小羊會奮力抗拒。
所以,牧羊人會做一個特別的事情,就是在這隻羊身上淋上一層膏油,抹上去之後,他只要耐心等待一下,羊的毛就順了,很多原本粘在上面的荊棘就自己掉下來了,而沒有掉的呢,也只要輕輕一撥就能取下來了。
故事講完了,你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了什麼呢?
有時候我們看孩子不順眼,就想通過各種方法去教導他、糾正他,就像牧羊人想要拔掉小羊身上的荊棘一樣,可是你知道嗎?如果你直接這樣做,他會痛,會掙扎,荊棘就會越扎越深,結果是他痛,你也痛,你們都受傷。這可能是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如果你看懂了這個故事,就要先給孩子淋上一層"膏油",讓他的"毛"順,這個"膏油"是什麼呢?就是愛他,被油膏淋過的小羊就算不小心再跑到荊棘堆裡去,也不容易再粘上荊棘,就像被父母好好愛過的孩子,不容易被社會汙染,也不會沾染惡習一樣。
可是"愛"這件事兒,實在太難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從小也沒有被好好愛過,又哪裡來的能量去好好愛孩子呢?父母的愛啊,很多時候都是在我們長大了之後才能明白的,他們愛的方式,不是我們所能接受的,於是愛在傳達過程中,就大打折扣,希望長大後的我們,沒有明白得太晚,別遭遇"子欲孝而親不在"的人生遺憾。
除了難在能量問題上,還難在,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成為父母,沒證可考,也沒有年檢,沒什麼準備就"上崗"了,這樣會帶來什麼問題呢?簡單來說就是:藉由養孩子來"療愈"自己,過度溺愛或者過度嚴厲,讓孩子不知所措。
比如一個小時候總是缺乏鼓勵認可的姑娘,她當了媽媽之後對待孩子可能會有兩個極端,一個是過度補償,給孩子超多鼓勵認可,每天都在點贊,然後孩子就可能變得不思進取,對自我認知不客觀。我們說你想讓孩子變得更好,要誇獎他的努力,而不是他的聰明,更不是他做沒做、不論做得怎樣都去盲目讚美;另一個就是變成跟自己父母一樣,控制不住地去挑剔和打壓孩子,這跟"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是一樣道理,也是心理學中的"強迫性重複"。
不論是哪個極端,她都在藉由這種方式來"療愈"自己,給孩子認可,哪裡是給孩子認可,分明就是給小時候的自己嘛!打壓孩子,哪裡是打壓孩子,分明就是打壓小時候的自己嘛,所以命運這個東西,就在這重複又讓人難以理解的種種行為中滲透、發酵,如果你不曾覺察到這些,可能以後你的孩子也會變成你,不幸也會世代相傳,多可怕。
覺察,然後回到自己身上,別把孩子強拉到你的人生大戲裡不知所措,他有他的人生,你有你的功課。
那麼明白了這些,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情緒是最容易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最容易在親子關係中展現出來,所以我們可以從自身的情緒學習開始,首先,你要拆掉自己的情緒地雷,然後,你要重新修復並建立你自己。
第一步:拆掉情緒地雷
什麼是"情緒地雷"?它是你成長過程中累積的一些情緒節點,也就是你在什麼事情上,會特別過不去。
比如有的人一聽批評,就破碎得不得了,反應特別強烈,可能明明很受傷,還要刻意裝作沒事;可是有的人就覺得批評是在意,可以幫助自己進步,他就沒什麼特別的反應。
這種讓你情緒格外激動的事情,就是你的情緒地雷,這個地雷必定事出有因,你要把它找出來、拆掉它,才能讓自己重獲自由。
怎麼找呢?方法很簡單,就是遇到一件事情讓你情緒激動,你就立刻記下來,用筆記本記,或者手機記都行,具體記錄什麼呢?是誰?還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產生這種情緒,記住,不加評判,只記錄事實,寫完就擱置它,堅持記錄一兩週,你可能就發現其中的規律了:原來我每次都是因為這個人生氣,原來我每次遇到某種型別的事情,我就受不了,你就會找到自己的情緒反應節點。
找到之後,就要勇敢面對它。
如果總是這個人讓你痛苦,那麼可以溝通嗎?可以調整嗎?還是乾脆離這個人遠一點?
如果你對於被批評這類事情所困擾,你就要回想,為什麼會這樣?是成長過程中有過什麼創傷經歷嗎?還是個性需要調整。
總之,別被某個人或某件事情緒綁架了,不覺察,就一直任由自己陷在當中,不論那個人那件事是什麼,當你清楚你的人生想要什麼的時候,你就會找到方法去解決。有時候,甚至不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但必須是在你想清楚之後,做出的最好決定。
第二步:採取行動改變自己的情緒模式
找到並拆掉情緒地雷之後,接下來你要做的是,採取行動改變自己的情緒模式。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情緒人格大致是穩定的,我們的情緒會在自己情緒人格水平上下波動,有時候是這個水平不合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問題,可是這個水平可不可以調整?其實是可以的,只要你能找回快樂,並張弛有度,要知道,父母快樂才能培養出快樂的孩子,這不是幾句讚美就能做到的。
如何找回快樂呢?哈佛大學中的"快樂學"課堂上,將快樂分為三種:
1、感官的快樂
比如吃好吃的東西、穿漂亮的衣服、出去玩等由感官刺激帶來的快樂。
2、幸福的快樂
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暫時犧牲眼前的感官享樂,以得到更好的成果。比如剛結婚時二人世界很開心,但有了孩子之後就不得不犧牲掉業餘的時間,用來帶孩子,可還是樂在其中。
3、意義的快樂
就是你完成了一個對你人生來說很重要的意義,它基本上沒有什麼享樂成分,比如當志願者、做公益等,雖然沒有感官的快樂,但你會有一種我的人生有價值有意義的快樂,這是更高層次的快樂。
不出意外,這三種快樂,我們都能獲得,可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生活中的快樂就變得不均衡,甚至很少了,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需要修整時間,如果你是個每天都帶孩子的寶媽,是不是可以跟老公商量,一週裡有一個下午,由他來帶孩子,你去修整放鬆?這個方法可操作性很強,不妨一試,你可能就會發現,原來的快樂回來了,整個人也神清氣爽了,回來之後帶孩子也更心甘情願、遊刃有餘了。
所以,很重要的是,想個辦法,幫助自己重新找回快樂,不是讓你放著孩子不管,但你的生活要重新有個平衡。
找平衡的過程,就像是你用油"膏"了你自己的頭,拔除了你自己的荊棘,才不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扎"到孩子,也傷到自己。所以,去找一個你喜歡做卻已經好久沒機會做的事情,好好地把它完成,重新把你人生的快樂找回來吧。
因為只有你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說的話,孩子才能真正聽進去;只有你活得更好,你才會同時成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