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表嫂跟我聊起育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禁感慨良多。
她家的小糰子6歲,正在上幼兒園大班,因為平時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小糰子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相處的時間比較多。
姥爺自己說小孩不可以喝飲料,但只要小糰子一開口,立馬掏錢買了一大袋回來。
口口聲聲說不可以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但只要小糰子在超市玩具面前一站,姥爺就高高興興地把錢給付了,媽媽阻止,還要被埋汰一番。
隔代教育的問題,一直隱隱地存在於這個家庭中。
我又在同學圈裡一問,這種情況還真不少見。
老一輩無條件地溺愛孩子、不合時宜地引逗孩子等情況,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
真是天下苦隔代教育久矣!
那麼,該如何化解隔代教育帶來的矛盾呢?
01
承擔責任,高品質陪伴
父母首先要明白,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一定要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多渠道學習育兒知識,不斷實現自我成長。
我們應樹立這樣的意識,老人只是來幫忙的。如果父母自己做甩手掌櫃,那全靠老人養育出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的兄弟姐妹。
下班後儘量多陪伴孩子,不是給娃看電視,自己在旁邊玩手機的這種陪伴,而是高品質的陪伴。
比如,週末帶孩子去郊外親近大自然,享受親子時光;和孩子一起讀繪本;陪孩子搭積木。
02
放鬆心態,心存感恩
很多新手父母一開始都特別緊張,包括我自己,老人只要做了一丁點不符合科學育兒的事,就心懷不滿,恨不得立馬衝上去阻止、否定老人。
首先,這種過於緊張的心態就要不得。我們要相信,媽媽的力量可以彌補隔代育兒帶來的不良影響。
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髮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爺爺奶奶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小寶一直跟爺爺奶奶住吧!”,孩子雖然當時心存疑慮,但之後見到媽媽,就會跟媽媽進行求證。此時,媽媽的力量就可以彌補孩子之前的安全感不足。
對於老人的辛苦付出,作為父母,更需要心存感恩。多用同理心,多換位思考,大家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所以,我們和老人應處於同一戰線,而不是因雙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就把老人推到我們的對立面。如果育兒矛盾上升到家庭矛盾,破壞了家庭的和睦,則未免有點得不償失。
03
良好溝通,聰明引導
老人因受自我認知水平的限制,在育兒知識的更新速度上不及年輕父母。祖輩們又有點玻璃心,總想爭奪一下話語權,於是經驗論就成了老人們在育兒江湖上的必備利器。
以下話語,你肯定也經常聽老人們說過:
“不能把屎把尿?你小時候我就是這麼把過來的,你不也長得好好的!”“誰說不能用爽身粉?一定要用的!不然面板肯定會被汗醃破皮!你小時候就用了,也沒你說的那種副作用呀!”“嬰兒不能綁腿?可是你小時候就是這麼綁過來的,不綁腿寶寶的腿會長不直的嘛!”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上前跟老人大吵一架嗎?這樣不僅老人會覺得我們當媽的矯情,加劇矛盾,更有可能一氣之下就不幫忙帶孩子了。
這時,就需要跟老人進行良好地溝通。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我綜合多方經驗總結出的溝通小技巧:
展示權威+解釋原因+反面案例+表示理解+替代方案
以常見的把屎把尿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說:
“上次去醫院體檢,兒科醫生說了,不需要給孩子把屎把尿。(醫生為權威)因為把屎把尿的時候,寶寶的背部經常處於彎曲的狀態,長此以往孩子的脊柱會受到影響。此外,孩子的括約肌要到3歲才發育好,把屎把尿有可能造成脫肛、肛裂。也會導致髖關節異常接觸,誘發髖關節發育不良。強迫性的把屎把尿,還會讓孩子對排便產生心理抗拒,從而導致以後的尿床和便祕。(解釋原因)我們在醫院就碰到了一個2歲寶寶便祕的情況,醫生說,就是因為家長總是強迫孩子把屎把尿,然後孩子產生了心理陰影,不由自主憋屎造成的。(反面案例)當然,我知道媽你這麼做是好心,幫我們省尿不溼錢,想用這種方式訓練孩子的自主排便能力。(表示理解)但是呢,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書上說了,我們可以在寶寶18-24月的時候,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教會寶寶怎麼自主排便。(替代方案)”這樣有理有據地分析解釋,比起硬邦邦、冷冰冰的一句“不行!不能給孩子把屎把尿!”起到的效果會好很多。
04
提前計劃,定期覆盤
提前計劃,就是要媽媽們有一點預見性。把未來一段時間寶寶可能遇到的情況提前跟家裡的老人說一說。
比如,在寶寶4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跟老人普及一下輔食新增的注意事項(什麼時候添輔食、遵循哪些原則等)。
在平時就可以通過日常閒聊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把自己所知的科學育兒知識灌輸給家庭成員。
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多拉著長輩去聽聽一些專家開的育兒講座,帶動長輩一起學習科學育兒知識。
之前,看到過一位職場媽媽的經驗帖,十分奏效。她會定期制定計劃,把自己的育兒準則分成三類:
1. 絕不讓步的行為(例:寶寶牛奶過敏,禁止給寶寶喝牛奶);2. 最好不要這麼做的行為(例:最好不要給寶寶看電視,但大人想看,那就讓寶寶看一會兒吧);3. 無所謂的行為(例:健康飲食的情況下每頓吃什麼)。她先是跟老公過一遍這些準則,兩人達成一致後,再跟家裡的主要撫養人細講,並且解釋這麼做的原因。
在大家事先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提前就預防了一些可能出現的隔代育兒矛盾。比起火燒起來再去急急忙忙挑水救火,先備幾缸水在一邊要有先見之明地多。
除了做計劃,我們還需要定期覆盤,不時跟老人聊聊在實際育兒過程中的歡樂與困難。
對於老人做的好的地方,要事無鉅細地多誇獎。
對於老人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要指責,而應該多顧及老人的面子與感受,多用建議的句式:“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做?”
育兒是一場修行,希望以上,對為人父母的你有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