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的困難與磨難,這些不是限制他們的成長,反而是推動他們的成熟。
前段時間,我去某幼兒園做義工助教,主要是評定老師上課情況以及體驗老師的辛苦,更好的理解這種老師工作的不容易。
那天幼兒園上午的室外活動安排的是體能訓練,通俗點就是有一系列的平衡木、鑽網圈、走梅花樁等專案組成,按照孩子所處級別設定不同的難度,幫助孩子身體的整體發育。
我輔助的是4歲左右的中班小朋友,班裡有20個孩子,其中10個孩子完全按照老師的動作、姿勢、步驟操作,6個孩子步驟沒變但動作、姿勢稍微變化,2個孩子直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走哪怕中間老師有喊如何做,還有2個孩子走到半路突然有些表現不好,直接放棄,老師鼓勵也不肯再試一次。
一、孩子的表現說明什麼?
孩子們是一種半真實的表現,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嚮往自由,他們都希望得到更大的自由度,更好的讓自己的小腦袋瓜發揮出不一樣的“熱度”,哪怕給大人們製造點麻煩。
體能訓練中,一半的孩子會聽從老師的各方面教導,做到老師眼裡的“乖孩子”,一部分有分辨的自主意識,可以分析出哪些是關鍵點,少部分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不被他人打擾,至於不肯再次嘗試的小朋友,多半是自認為下次也做不好,省的再丟人直接拒絕。
孩子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應對外界的情況,哪怕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體能訓練,嘗試過關鍵點的小朋友,下次依然在遇到其他型別的類似活動時,採取變通的方式,既滿足要求還符合自己的心意,取“兩全其美”之意。
二、孩子為什麼表現這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擁有著不同的氣質,不同的思想,等等,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與理解,沒有對錯之分,他們表現出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如下:
個人認知行為的發育孩子自從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再加上日常中、學校中等外界環境中展示出來的各種現象,他們開始學會觀察世界,了解環境,以及如何更好的應對不一樣的外界社會,這是他們認知行為的正常發育。
自身特點的體現每個孩子因為性別、家庭背景、生活環境、自身眼界等的不同,他們的思考方式也大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很細膩,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隨意等等,他們表現出來的情況也大不相同,這是由一系列因素組成的個人特點所決定。 孩子所處的侷限性
這些行為是在幼兒園發生,必須要考慮幼兒園的大背景,因為經常有爸爸媽媽說孩子“表裡不一”,在家一個樣在學校一個樣,孩子看似都很聽話、認真,但內心的小叛逆完全沒有爆發而已,侷限於這種規律、規矩之中,孩子表現出更多符合於當下的一些行為。
三、孩子該如何面對挑戰?
挑戰,是集各種困難、挫折、磨礪等於一體的一種行為,通過挑戰,人們可以展示出自己的過人之處,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以及表達出自己的擅長優勢。
孩子幼兒園的表現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方向,並不能完全的將這種行為當作孩子一成不變的特性,他們隨著自身閱歷的增長,隨著自身的見識的增多,等等,個人的認知也會發生變化,並個人的思考思維能夠更好的理解。
很多爸爸媽媽擔心孩子在面臨挑戰的時候,會退縮會膽怯,甚至會逃避,就一直鼓勵孩子前進、向上、堅強等等,激勵沒錯但前提是孩子的內心或狀態需要接受這種方式。
小長假假期,我帶著孩子一起讀由C·S·劉易斯所著的《納尼亞傳奇4》,這一本主要是講現實世界中的兩個孩子穿越到一個古老的地方,幫助老國王找回王子的故事,過程中經歷了各種困難,不管是外界誘惑,還是內心意志的對抗,直到完成任務。同時兩個孩子也因為這段磨礪變得成熟、長大。
《納尼亞傳奇4》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神奇故事,但整個故事讀下來,爸爸媽媽會很容易看到孩子面臨挑戰時候到底該怎麼辦。
1.置之死地而後生
孩子本身天賦秉異,他們喜歡創造,喜歡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這是他們的特長,也同樣是他們的潛力所在。
《納尼亞傳奇4》故事一開始,兩個孩子泊兒和尤斯塔斯,他們因為在學校中被欺負,不得已的走向一個神奇的地方。孩子們面臨剛出現的挑戰,內心深處是拒絕的,拼不過打不過,但他們豁出去召喚未來,這其實是他們內心的突破。
日常中,孩子面臨著很困擾的事情時候,即使會自我否定,但真的鼓勵他們要做的時候,他們會將內心突破,置之死地而後生。爸爸媽媽需要教給孩子破釜沉舟的精神,動用自己可以動用的一切力量,哪怕挑戰失敗也是經驗。
爸爸媽媽需要多給孩子進行一些思維方式的訓練,轉換他們對於問題的認知,轉變他們常態思考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和能力,面臨挑戰時候就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2.堅定的信念
孩子們受自身特點的影響,再加上閱歷的微淺,對於外界的一些認知存在模糊性,很容易受到外面環境的影響,人云亦云隨大流,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納尼亞傳奇4》中兩個小傢伙因為遭受太多的磨難,突然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待遇,沉溺其中,忘記了自己本來的使命,以至於錯過最開始的好機會。
孩子們心性不定,外界的一切花花綠綠對他們都是誘惑,同時這些也是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過程。孩子的挑戰,就是他們的成長過程,想要最終獲得成功的果實,必須做到堅定信念,一步到底。
孩子想做到堅定信念,首先是“見怪不怪”,一切誘惑都可以平常看待或者只做到旁觀,不為所動;其次是“和平共處”,與誘惑等影響堅定信念的因素保持距離;最後是“自我”,堅持自我意識,自我觀念,不被幹擾。
父母在與孩子共處之時,不妨帶著孩子多做抗干擾的練習,多多加強對於個人信念的理解,真正的將堅定信念融入體內,而不僅僅是浮於表面。
3.相信自己
任何人不管做什麼事情,自信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品質,同樣自信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一種素質。
《納尼亞傳奇4》中泊兒與尤斯塔斯因為忽略和沒有完全形成默契,錯過了獅王阿斯蘭給的線索,但後面哪怕偏離了線索,他們依然想辦法用自己的自信去靠近線索,最終拯救出了王子。
孩子們天生自信,他們做事雖然會有不經大腦思考的情況,但內心裡面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功的解決問題,獨立的自主的決定整個過程。但很多情況下,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在做什麼事情,不管孩子怎麼想也不管孩子到底如何做,就開始用自己所謂的經驗對著孩子叨叨叨,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各種修正,最終甚至變成了父母自己完成這件事情,孩子成了旁觀者。
爸爸媽媽需要在孩子做事的時候,給予鼓勵給予支援,引導著孩子去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當然如果有不能解決或者想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詢問,爸爸媽媽永遠是堅強的後盾。
爸爸媽媽也要放開自己的手,孩子只有經歷過只有試驗過,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哪裡有欠缺,為下一次的成功做鋪墊和準備,更有效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成長離不開各種的磨礪和磨鍊,這些經歷都會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同樣也讓他們更好的完成自己心中的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