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位家長,工作比較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平時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就愛逮著孩子教育,孩子犯點錯、闖了禍,過了很久還是會被他拿到飯桌上來說。
比如孩子考試考得不好,要麼是劈頭蓋臉的斥責,要麼恨鐵不成鋼的惋惜:
“考得多少分?”
“名次多少?”
“成績下降你不知道著急嗎?”
考得好還是會念叨:“不能驕傲,你還有進步的空間,你看那誰......”
剩下孩子小心翼翼地扒著碗裡的米飯,有時候被說得委屈,眼淚吧啦吧啦地掉碗裡。
在他家,孩子永遠是最早放下碗筷的那個人,孩子甚至偷偷跟媽媽說:“我不愛和爸爸一塊吃飯。”
孩子媽媽經常勸朋友,不要在吃飯時候批評孩子,他總是反駁:“這不是沒有時間嘛!”
餐桌被當成講桌,幾乎成為很多家庭的縮影,但父母都忽視了背後的影響。
01
影響孩子的食慾和健康
心情好,胃口就好。
心情對食慾有很大影響,所以老人家常說:“寧吃開胃粥,不吃皺眉飯。”
電視劇《炊事班的故事》中有一集的主題是飯前講評,一班長在吃飯前會對班上不同士兵提出表揚或者批評,被批評後的士兵食慾不振,吃飯的時候像霜打的茄子,而被表揚的士兵吃得特別香。
心情欠佳,食慾也就全無了。
丁香醫生就曾提到:胃腸被譽為第二大腦,它能感覺到情緒變化,進而影響進食和消化吸收功能。如果你不開心了,你的胃也會跟著你一起難過。
飯桌上教育孩子,最直接的影響是孩子吃不下飯。
吃飯的時候本是最放鬆的時候,被人批評教育,別說是孩子,大人也會被影響。
古人說,教育孩子有七不責,其中一條就是飲食不責,因為這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02
影響親子關係
烹飪節目主持人茱莉亞·蔡爾德說:
同親愛的家人一起享用晚餐,絕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原始、最單純的快樂,它不但滿足著我們靈魂的需要,也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永恆。
飯桌不僅是一家人吃飯的地方,也是你和孩子之間交流感情的地方。
一個家庭的溫度,常常體現在餐桌上。和和美美的家庭,必然飯菜飄香,其樂融融,不和諧的家庭,餐桌都是冷冰冰的。
電視劇《少年派》中,閆妮飾演的媽媽做了一大桌子孩子愛吃的菜等著住校的孩子回家,好不容易等回來了孩子,到了吃飯的時候,又忍不住教育孩子,甚至干涉孩子學校社團的選擇。
沒過一會,女兒就被說煩了,放下碗筷回房間以示抗議。
原本一家三口溫馨的晚餐,不歡而散。
吃飯的時候,太多說教只會適得其反,不僅影響孩子食慾,而且破壞親子關係,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厭倦家裡的吃飯氣氛,也不願意跟你交流了。
03
飯桌上該談什麼?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很多成功優秀的人,大多童年都有父母高品質的陪伴,特別是能經常與父母共同進餐。
1.聊聊當天的所見所聞,爸爸媽媽可以說說工作遇到趣事,孩子說說學校裡的見聞。
3.談談餐桌上的禮儀,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小孩子貪玩,很容易在餐桌上沒規矩,有的對著食物挑挑揀揀,看到喜歡的菜就獨佔;有的孩子喝湯吧唧著嘴;有的孩子沒吃完就到處亂跑,大喊大叫......
總之,飯桌上和孩子溝通,要儘量避免批評教育或過於沉重的話題。
正如電影《教父》中的一句臺詞:“父親從來不會在餐桌上當著孩子們的面談生意。”
吃飯的時候,暫時放下不愉快,聊聊家長裡短,從菜怎麼好吃到週末去哪兒玩,話題不必太拘泥,輕鬆就好。
話題輕鬆了,孩子才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飯桌才能成為他對家最幸福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