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正是孩子看牙的高峰期,但對醫院天生的恐懼加上後天一些其他因素的引導,每個來看牙的孩子幾乎都是緊張地進門,大哭著離開。那怎麼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首先在我們這都要先和家長交流好,你這次來的目的是什麼?是做一個常規的檢查,做一個患病風險的評估,還是說這個孩子已經出現了,牙齒有洞了或者說牙齦出血了?
要解決什麼問題,平時這個孩子的表現,孩子的行為特點要跟家長了解好,還有有沒有過敏,這個孩子平時,是不是一個過敏的體質等等,這都是為我們做一個非常徹底的,詳盡的治療計劃的制定提供的依據。
之前在臨床上有碰到的案例,這個孩子已經3歲多了,但是這個孩子對家長比較依賴,這種情況最好這個家長跟醫生溝通好之後,醫生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比如說你坐在這個椅子上,把孩子的手雙手扶住,那麼你扶住,不僅僅是扶住,而要去感覺一下這個孩子,他是不是特別緊張,有沒有可能他突然的動,如果他突然一動,他就會用力,你這個時候你就要把孩子固定住,這是—種保護性的措施。
這個時候家長要保持安靜,家長不能緊張,這個時候應該安撫孩子,要問的問題,之前先問完,你不能你在旁邊,然後醫生在做,你不斷地在問,“醫生你現在在幹嘛”,“這孩子會不會痛”,“流這麼多血啊”,“一會兒會不會打針”,這些字眼對孩子來說,就會覺得更恐懼了。所以這種家長,可能就要把他請出去了。
除此之外家長還有什麼樣錯誤的做法,
就是跟這個孩子在之前沒有交流,比如說我們一個低齡的孩子,來第一次看牙的時候,我們建議家長是提前,跟小朋友做—些心理的準備。
比如說給他講一些看牙的繪本,小熊看牙巧虎看牙這種繪本,跟他講是怎麼回事,有的家長他就和醫生配合得很好,醫生在洗牙的時候,他會說寶貝你的嘴巴里面,哈克和迪克這個牙蟲在蛀你的牙,醫生阿姨在把這個蛀牙菌給你弄出來,他配合得就很好。
還有一些不好的家長,他完全沒做好這個準備,他來了以後,只是斥責孩子,你必須這樣。但是對於低齡的嬰幼兒來說,比如說3歲以下的這種孩子,他只知道哭。你叫他你吼他沒用的,他還是哭,有的家長就給予物質刺激,還有的家長就是亂許諾,比如說你乖乖的,我給你買什麼,你想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這種就是說大話。
最有趣的是之前有一個家長,他們家的孩子一直哭鬧,我說你這樣,你先在外面跟他說一下,告訴他我要做什麼,然後你再進來,等我看完2個病人,這個孩子進來了,手裡拿著100塊錢,坐到椅位上說不行再加100,媽媽馬上就從包裡又摸出100給他,這些都是一些不好的,只會讓孩子覺得,他有些不良的行為被縱容了。
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往往在試探家長和醫生的底線,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所以我們醫生一般會透過語言,或者一些管制來告訴他。
比如說我們在做完治療之後,他表現很好,我們可以給他做一些獎勵,一些小貼貼,可以讓他自己選,女生選擇那些芭比掛娃,男生選擇變形金剛,甚至我們在治療兒牙的時候都會在孩子頭頂放著孩子喜歡的動畫片,孩子一邊看動畫片,一邊治療。
這就是對他配合醫生治療的一個鼓勵,但是如果這個孩子不配合,一些不好的行為,你還給他這種獎勵,他就會認為我這種可以起作用,我可以不看牙,我還可以得到貼紙,我下次繼續鬧,這種孩子就會越來越糟糕,所以怎麼樣去進行一個行為管理,這是家長們必須要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