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2021年2月16日,正月初五,我們帶著兩個孩子,和弟弟一家,到姑姑家拜年。到姑姑家是十點多,坐了一會姑姑提議一起去採摘草莓,四個孩子聽了建議都很開心,於是決定馬上出發。

四個孩子採摘草莓

孩子們從去採摘的路途中到採摘結束,一直保持興奮開心的狀態,孩子們很喜歡這種體驗式的水果收穫方式。

孩子們採摘收穫後

從今天的拜年到採摘草莓,我想到了希希(哥哥)和米樂(弟弟)在整個過程中的表現,從待人接物方面想到一些思考,孩子們是天真快樂的,用待人接物這個詞語用在孩子身上程度有點嚴重,暫且當作一個家長初期引導的話題。

1、營造完整的交流平臺

現在的家庭以獨生子女和二寶家庭為主,孩子在家裡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為主,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以同齡人以及與老師之間的交流為主。

以上兩種交流是不完整的,家長只有帶著孩子多走出去才能將不同方式的交流平臺呈現給孩子,讓孩子的交流意識更為完整,例如:

(1)孩子與不同層次長輩之間的交流,與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姑姑叔叔、舅舅姨姨的交流……

(2)孩子與有年齡差孩子之間的交流,小區裡或體育場或遊樂場見到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間的交流。

(3)孩子與陌生城市的陌生人或陌生突發狀態下的陌生人之間的交流,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旅遊在旅遊目的地與陌生人的交流、在旅行路途中與陌生人的交流……

孩子的見識及交流能力都需要家長多帶著走出去,多創造各種型別的交流平臺基礎上得以提高,得以完善。

2、家長的以身作則和引導

待人接物,可能大家會想到最基本的是打招呼。打招呼說起來簡單,但是家長是否自己已經採用了比較禮貌合適的方式規範自己並傳引給孩子。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當先行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並正確傳導給孩子。

從簡單的吃飯做起:坐姿、用筷方式、夾菜方式、長輩先動筷等

從簡單的環保和樂於助人做起:小區地上有垃圾,撿起來扔垃圾桶;進大門,後面有人,幫忙撐一下門等

3、換位思考方式的形成

家長自己以及家長引導孩子,都可以養成換位思考的方式習慣。

同樣意思的一段話,用對方最能接受,最喜歡的方式表達;

一件事情,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對方才最開心;

當自己有訴求時,怎樣在合適的時間點,用對方最願意接受的方式提出效果最好;

當自己有意見或建議時,怎樣表達才能讓大家開心接受等。

4、處理事情的能力

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培養需要兩個條件:

(1)家長給予孩子處理事情的平臺。

家長不要以孩子以學習為主,其他事情不用參與這樣的理由剝奪孩子處理事情的機會。

事情處理能力需要各種機會的歷練和實踐才能逐漸提高,小到完成一項家務,大到處理孩子與玩伴之間的糾紛等,都需要給予孩子平臺,孩子才有機會和舞臺去施展。

(2)家長的正確引導

平臺有了,但是孩子因為小,一些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處在雛形階段,只有家長正確引導才能正確建立。

5、持之以恆的教導與引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的待人接物或者說溝通交流能力也是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家長需要耐心、持之以恆的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建立堅實的基礎,取得長足的進步。

以上幾點觀點是從觀察孩子拜年過程、到了姑姑家見到姑姑拿出來零食孩子們的表現以及草莓採摘過程若有所想得出的個人想法和建議。

希樂爸爸祝您牛年大吉、幸福安康。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適合六歲孩子看的英語動畫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