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溪鳶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識無邊
▼
今日導讀
今天帶給大家的分享,來自我們鬱金香家長學校的一名媽媽學員,這是她在二階段學習結束後的寫下的一篇心得感悟。
她的孩子從小特別乖順優秀,一直是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贏得了身邊幾乎所有人肯定和讚揚的他,獨獨贏不到自己的認同,一直活在掙扎、困惑、矛盾中,沒有自我價值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進而抑鬱、崩潰。
身為母親的她,積極反思、自省、尋求出路,她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過分關注孩子,活在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中,並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不允許自己“停頓”,最終導致了孩子的崩潰。
隨著一步步的體驗、覺察、成長,她漸漸看見了真實的自己,而她認識到,只有療愈了自己,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和支援,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親密的夥伴、最親愛的母親。
鬱金香家長學校二階段的學習快結束了,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幸好有鬱金香這個大家庭,幸好我能遇到鏡面老師和各位輔導員老師,幸好有鬱金香家人們的一路陪伴和守護,感恩感謝。
三個月的學習,我能明顯覺察到自己的改變,我心無旁騖地跟著stella老師學習,踐行三不、觀呼吸、看書、聽喜馬拉雅、參加共修、寫學習心得,學著把關注點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這裡,關注自己的內心。
於是,我變得不再那麼硬邦邦了,我對事、對人、對各種關係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納。隨著改變,自己也“穩”起來了,不會每次都被孩子的情緒帶著走。
當我最親愛的孩子情緒崩潰時,我能學著和孩子共情,而不再是和孩子的情緒共生。一點點的量變微乎及微,但是孩子的改變能讓人看到質變的喜悅。
觀呼吸,小小的停頓,大大的改變
對於觀呼吸,透過3個月的練習,自己的感悟頗多。
首先是對停頓的感悟。非常感恩鏡面老師倡導的“觀呼吸”,讓自己能做到真正地覺察自我。如果沒有連續地去堅持做觀呼吸,那種靜心是假象,自己的內在依然是不定不穩的,只有堅持做下去,才能體會好像真的有一種力量,可以讓自己感受到“靜”和“定”。
觀呼吸,其實是一件小之又小的事,但正是這種小小的“停頓”,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悄然相遇;正是這種小小的“停頓”,舒緩了自己身體上的各種不適和精神上的疲累倦怠,補充靜心所需要的能量。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停頓”,可以是音樂、美術、旅行、冥想等等,觀呼吸無疑是最簡單和快捷的一種停頓方法,讓自己有機會和自己內心對話,堅定地去做自己,立場不會被誰動搖。
回觀以前,其實自己一直很焦慮,就算是週末假期,也不會安心坐下來看一部劇,享受片刻的安寧,我總想著我應該幹什麼、接下去還要幹什麼……接著,又把這份焦慮投射給了先生和孩子。
細思量,我不是真忙得停不下來,而是我緊張焦慮的情緒,讓自己不敢靜下來面對自己。
現在鬆動了改變了,每天完成預期的工作後,會心安理得地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或者是以前想做卻沒嘗試的事。是心無雜念的心安理得,當然這份坦然對於長期焦慮的自己還需要修煉。
孩子訴說,我聽,全然接納的那種傾聽,然後孩子發現這裡是安全的,真實的自己就慢慢浮現出來了。內在父母和內在孩子的和諧關係能滋養到孩子,能讓孩子重新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存在感,讓孩子找到“為自己玩”的感受。孩子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可以倒頭就睡、可以不吃不喝、可以不洗不睡、可以說不參加考試就不參加考試……
盡情投入做一些“無用”但讓自己心生歡喜的事情,只要不是違法亂紀恣意妄為也不為過,這對於一直活得循規蹈矩的孩子大概是一種極其奢侈的體驗呢。做回自己,內在的能量才能出來。
孩子說,我現在很清楚,我需要自由,我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讀書這些正事上,以前狀態好的時候,我可能需要20%左右的自由時間,現在不行了,最起碼得讓我有40-50%喘氣的時間。
上學年後面幾個月,孩子每天睡3小時左右的時間,其他時間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為了過科和學費減免,孩子把全身的力氣都用光了,沒力氣了。孩子現在是被逼著停下來了。
其實,我和孩子都是不敢“停頓”的人,對自己有很多的“應該、必須、不得不”、很多的期待、很多的執念,就好像有一隻虎一直在後面追趕著自己。
透過學習,我的內在的力量出來了,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自己能勇敢地說“不”,不再做老好人、不再做別人的垃圾桶、不再做別人的“知心姐姐”,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日子,這種體驗很舒服。
生病的孩子呢,也在慢慢改變,感覺生命在重建、思維模式在更新,在學著放下“一根根稻草”,在學著好好愛自己、滋養自己,在學著累了時主動停下來歇一歇、放空自己,停下來補充能量。
經過這特殊的停頓,我堅信我們最親愛的孩子在將來一定能走得更穩健。
感謝遊戲帶給孩子的能量
孩子說在抑鬱的這段灰暗日子裡,遊戲是唯一讓他找到存在感、讓他知道自己還活著、並且還有活下去價值的東西。
在遊戲的虛擬世界裡,孩子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玩出來”了,他可以充分、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不再顧及現實世界中的很多的顧慮,重新體驗壓力事件,獲得一種現實中沒有的掌控感和價值感。
在遊戲中的自我體驗和自我感受,是孩子能夠參與的、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現實世界中的小心謹慎不復存在,在遊戲裡,孩子可以任性、可以恣意、可以無拘無束、不再壓抑、看見自己的需求、做回真實的自己,這種體驗一定很棒。
孩子在現實世界中,內在小孩和內在父母的關係沒有平衡好,卻在遊戲裡得到了部分的療愈,而且把這種療愈作用帶到了現實世界中。
是的是的,親愛的孩子,我們可以改變,怎樣生活都可以,只要讓自己心生歡喜。很多時候,我們只要靜下心來,問一聲自己,答案一定在自己心中。
療愈了自己,才能真正給到孩子愛和支援
最後是關於自我的感悟。自我感受最重要,是學會與自己和解、和這個世界和解的能量和資源。
我的孩子其實從小特別乖順優秀,一直是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孩子的努力贏得了身邊幾乎所有人的肯定和讚揚,卻獨獨贏不到他自己的認同。
孩子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但不是他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一直活在掙扎、困惑、矛盾中,沒有自我價值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
現在,我學著帶著深深的理解和接納去陪伴孩子,去慢慢試著聽見看見孩子的需求,去感受孩子的痛苦和掙扎。記得老師說過,潛意識是相通的,不管物理距離有多遠,相信這種不帶期待無條件的愛,孩子能感受到,能被滋養到。
以前,我把孩子的崩潰、和我們的衝突看成災難,會被絕望擊倒,很長時間起不來。其實,和孩子的每一次衝突,都是我們自我覺察的寶貴節點,是幫助我們成長的契機。
曾經的我,做錯過很多事,表面上是想付出愛,但其實是打著愛的旗號的第二次傷害。追根溯源,無非是自己的焦慮恐懼在作祟,自己被困在情緒裡,完全不敢面對自己情緒,只想儘快解決問題,所以又略過了孩子,看不到聽不見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最終,往往我做的越多,孩子的情緒越崩潰。
向內找答案,答案就在心中。原來,我的內心還是有對孩子的現狀不接納、不允許。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記得他在高壓之下崩潰之時哭著問:“我怎麼辦?接下去要怎麼辦?我什麼也不知道?我怎麼那麼沒用?讀不進去書?好累好累?活不下去了?你們誰來幫幫我?為什麼你們做錯事,受苦的卻是我?”
在痛苦歉疚之後,我拷問自己,難道自己就沒有這些困惑嗎?孩子接下去要怎麼走的問題,不就是自己一直擔心的問題嗎?我的執念一直沒有真的放下過。我看不到自己的情緒以及情緒背後的自己,在盲區裡沉浮。
學習、共修、梳理、分享,真是非常非常值得推薦的成長途徑,在其中體驗覺察成長,漸漸看見真實的自己。看見即療愈,療愈了自己,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和支援,才能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親密的夥伴、最親愛的母親。
不管曾經過往我錯得如何離譜,再怎麼痛不欲生也回不去從前,過去的就讓它結束吧!孩子在那麼無力的時候,還在努力用各種途徑找存在感、找回來的路、找“做真實自己”的路,我又怎能退縮?
接下去的路,可能會很長很崎嶇,但找對了方向,未來好像就不再那麼恐懼。試著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試著用真誠的言行向孩子道歉,試著做真實的自己,好好活在當下。
自己和親愛的孩子已經一起走在成長的路上了,向內看、關注自己、覺察自己、磨練自己,相信能給到自己真正的愛與支援。成長的路上我們大家相伴相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