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問:討厭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嗎?

這個問題一下就戳中了我,它讓我意識到不是隻有我這個媽媽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別的媽媽也會有討厭自己孩子的念頭。

人們常說,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所以當一個媽媽產生討厭自己孩子的念頭時,心裡勢必會充滿負罪感。

直到看到這個問題,我才意識到,這世上討厭自己孩子的媽媽還不少。但細細看下來,大多數媽媽所謂的討厭,只是暫時的厭惡情緒,並不是真的不愛自己的孩子。

1

討厭孩子,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我時常會在某一瞬間特別討厭我的女兒。在她拖拖拉拉不肯寫作業的時候,在她需要全家一起幫她找東西的時候,心裡就會想: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真煩人!

我所討厭她身上的那幾個缺點,正是在自己身上也存在的問題。做事情拖拉,丟三落四。

在意識到自己的這些毛病後一直想著去克服,所以當我從女兒身上看到那些問題時,內心就會不由自地去討厭這樣的她。

直到我跟女兒的關係越來越差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了。於是開始翻閱各種育兒書,找到了一些答案。

其實,媽媽們接受不了孩子身上的缺點,歸根究底是接受不了折射在孩子身上的本屬於我們自己的缺點。

我以為只要自己不斷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告訴她該怎麼做,孩子就能改好。後來才發現,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

有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影印件出了問題要從原件找原因。

倘若想要孩子改變,父母先要做出好的榜樣。

指責並不能讓孩子改正缺點,反而會一次次強化缺點。

缺點是潛移默化中得來的,優點也還是要靠潛移默化來養成。

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容許自己慢慢來,也容許孩子慢慢來。

2

討厭孩子,其實是自己站錯了位

網上有個媽媽向人求助,她說她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兒子了。

她的兒子7歲了,性格非常懦弱,膽小怕事。最讓她崩潰的是孩子上幼兒園後,她發現兒子的反應總是比別人慢半拍,表達能力也不如別人。

學畫畫,學了兩個學期了還是什麼都不會。學踢足球,別人學一個星期就能掌握基本要領,而她兒子學了一個學期還是一竅不通。

她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夠自信、勇敢、有擔當,可如今孩子卻沒有一樣能達到她的要求,所以她很痛苦,這樣的孩子竟是她兒子。

看得出她其實也很愛自己的孩子,不然也不會這麼費盡心機地想要去培養他。可令她這麼痛苦的原因其實並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她身上。

有位心理學家說:太好的媽媽就是太壞的媽媽,足夠好的媽媽都是六十分。

媽媽就是媽媽,可以協助孩子但並不能替孩子過他的人生。過度干預孩子的成長只會適得其反。

初為人母,媽媽們都會幻想自己的孩子以後的樣子,會對這個孩子的未來充滿期許。

恨鐵不成鋼是這位媽媽討厭自己孩子的根源。

特別喜歡一句話:愛孩子當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假如孩子就是一塊鐵,那就好好愛這塊鐵,而不是非要把他煉成你所期待的鋼。

對孩子擁有過高的期許,這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不是好事。

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中醫,她說養孩子就像養中藥,要按照他們自己的藥性來種植培養,而不是按大人的喜好來培養。

非常贊同她的觀點!每一種中藥都有自己的生長習性,更何況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意識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會長大成人,孩子優秀與否並沒有標準答案。

只要孩子秉性純良,將來能夠自食其力、孝順父母這同樣是個好孩子。

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在等著做家長的去發現。

3

討厭孩子,其實是遺失了自己

朋友珊珊在家當了7年的全職媽媽,這期間她曾多次對我表露出羨慕,羨慕我能去上班而她卻只能帶孩子。

曾也勸她實在不想當全職媽媽就去工作,孩子可以請婆婆幫忙帶。她卻不願意,說孩子的成長每一步都很重要,她不想錯過。

一開始她說等孩子上幼兒園她就去上班,可真等大的上幼兒園了她又說孩子一年級很重要,必須要銜接好,遲遲不肯回歸社會。

只要孩子惹她不高興了,她就會跟我說她覺得自己要瘋了,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孩子還不懂事,還要氣她。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只要父母人格健康,孩子經歷什麼都不太重要。父母做什麼人比父母做什麼重要得多。

做媽媽並不是就要放棄自己的追求,做媽媽的同時也可以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孩子漸漸長大後或許不再需要保姆式的媽媽,而是需要一個榜樣式的媽媽。

全職媽媽是最容易患得患失的一類人,放棄了外面的一切,把自己侷限在孩子、家庭這狹小的範圍裡。

把生活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從孩子身上得到回報。

父母與孩子之間並不是一場等價交易關係,父母愛孩子的理由是:他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要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不是用來尋找自我價值的道具。

4

討厭孩子,其實是角色轉換的失敗

有個從小玩到大的親戚,時常抱怨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生活越來越沒意思了。當媽這件事讓她非常後悔。

沒生孩子前,她和丈夫都是比較會享受生活的人,可自從有了這個孩子之後,她們之前的生活模式完全被推翻了。

她不得不放棄大部分屬於自己的時光來顧寶寶。也無法再穿高跟鞋、漂亮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讓她最不能忍的是再也無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甚至連自由地逛個商場都是一種奢望。

時常會聽到她說好想要自己的生活,討厭這個孩子束縛了她。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角色轉換”。當一個女人成為媽媽時,正常的情況下她母親的角色就該被強化,而她的母親角色並沒有得到強化,還沉浸在自己作為女人的角色中。

還沒做好準備就當了媽媽,沒有想到當媽竟然這麼辛苦,這麼難。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她產生了討厭孩子的情緒,她以為只要沒這個孩子她就還可以過以前的生活。

這種假設毫無意義,既然當了媽就無法再逃避。選擇成為媽媽就該坦然地接受事實,無論自己願不願意,這事都必須去做。

孩子的到來,確實會給新手媽媽帶來很大的困擾,但同樣也會帶來很多欣喜和愉悅。

不要只看到為了照顧這個孩子失去了多少,換個角度看看從孩子身上得到了多少。

這樣的困境也是自己造成的,總惦記著遠處的美好,忽略了眼下的風景,失去了對生活的感知力。

無論哪一種生活都不會是全壞或全好,關鍵就看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該是什麼角色是就好好享受當下。每一個角色都能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失去自由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很快就會長大。既然註定要走這一程,那就開開心心地走。

5

關於母親這個角色被神化已久,似乎媽媽只能夠愛自己的孩子,就算心裡有些別的想法也只能偷偷藏在心底。

在眾人的觀念裡,一個當媽的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說出來怕是會被人當成異類。當媽的會因為自己有這樣的念頭而覺得自己愧為人母。

當媽的討厭孩子其實就是一種情緒,就像我們有時候也會討厭自己一樣。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媽媽們也是,我們無法保證讓自己每時每刻都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時刻都以一個好媽媽的姿態來要求自己。

偶爾的情緒失控沒什麼大不了。

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學會與自己的孩子和睦相處。

愛孩子是媽媽的天性,愛自己也是。

1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什麼是智慧溝通?為什麼要智慧溝通?父母如何與孩子進行智慧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