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日常泛化在兒童干預中,就如字面意思,以孩子所學習的具體、個別的名稱、事物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拓展。如,在課上孩子學習到“杯子”這一名稱/物品,在下課回家後,我們家長可以透過到超市中的杯子展架,讓孩子認識到形狀、大小不同的杯子,以此來拓展孩子對“杯子”的認知。同時,還可以為孩子進行對“杯子”功能認知的拓展,如“杯子是裝水的”、“大杯子裝水多,小杯子裝水少”等。那麼,在對孩子進行泛化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我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進行泛化練習時,儘量要融合生活場景,選擇用實物來為孩子進行練習。一方面,透過孩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練習,可以讓孩子更容易認識事物。另一方面,透過實物練習還可以充分/形象的為孩子展現事物的功能性。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這一事物在生活中的使用/運用方式。

其次,在為孩子進行泛化練習時,我們家長的話語需要儘量簡單。如家長帶孩子認識蘋果,在剛開始教學,家長只說“蘋果”即可,等孩子能理解了蘋果的名字後,再逐步加上其他資訊(顏色、味道等)。所以在孩子基礎能力還比較弱的時候,家長要儘量控制自己說話的衝動,因為家長說的多,還在意也不一定可以理解。

打個比方(家長可想象下),就像一個不會外語的人被丟到非洲的某一部落裡,部落裡的人想要向這個人推薦部落的美食,嘰裡呱啦說了一堆,而這個人卻什麼也沒有聽懂。但如果是部落的人將美食放到這個人的面前並只說這個美食的名字,那麼幾次後這個人就可以理解部落人所說的是食物的名字。在這基礎上,部落的人在逐漸加入其他的資訊,那個人也就會慢慢理解其所表達的含義。

雖然比方可以能有些誇張,但回到我們的孩子這裡,其道理是相通的。

最後,在教導孩子時(不限於泛化練習,其他方面均是如此),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急於讓孩子反饋。我們家長要了解,對於孩子的教育/干預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當家長耐下心來在生活中循序漸進的教導或是讓孩子進行練習,讓孩子充分體驗到事物本身的功能後,一方面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認知發展是順利的。另一方面,當家長仔細觀察孩子時,也會發現孩子一直在穩定地進步。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這樣給孩子講故事:小紅帽的故事裡沒有大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