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的標題是伊朗諺語,意思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關係。今天我在閱讀樊登的書《陪孩子終身成長》,裡面講到作為父母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在孩子早期性格習慣形成的過程中父母的影響最大。父母的態度和言行在早日就是孩子的教科書。

這是一本從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出發的書,其中關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幾個故事吸引了我。我對此分析深表贊同。

書中寫到:家庭中會發生這樣的現象:父母對孩子越不好,孩子反過來對父母越好。表面上,一切都是正常,但實際上,所有的傷痛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也不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他他舉例子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從小不被喜歡,常常被打罵被忽略的孩子,在家裡沒有存在感。好像做什麼事都是錯,說話沒人聽,整個家庭都看不到他的價值。那麼長大後,他會為了證明他的存在和價值非常努力!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這好像就是寫他的故事。弟兄三個,他排老二。不知道為啥從小頑皮愛打鬧,不喜歡上學,成績差。但嘴甜心眼好,愛勞動勤快,為人大方仗義。他母親(我婆婆)特別不喜歡他,對他經常打罵,家務活也都是他幹。還對他很多微詞。如果不是他父親對他呵護些估計他的日子不好過。

他的哥哥沉著文重,愛思考和學習,自然是家裡的希望。也是重點培養物件。後來考上大專,當了法官。

他的弟弟精明眼活,知道討他媽關心,因為他媽是家裡的掌權者。反正學習不咋地,戀愛十幾歲談起,然後哄騙他媽的錢進個人腰包裡。公爹是個民警,工作也忙,五六十年代出來工作的人文化程度也不高。只知道掙錢養家,教育孩子不走彎路不犯法。

等我嫁到他家後就發現這個問題,婆婆不喜歡我老公,感覺哥弟兩個也是一幫的,對我老公有點擠兌。我老公卻把他掙的錢不當錢,給家裡買這買那,給他弟弟買禮物。甚至我們分家而居,老公出差廣州回來時還給他們買很多不當緊用的東西。可這一切仍然換不來婆婆的歡心。她甚至厭屋及烏,對我和我兒子也不歡喜。我心裡也感覺她偏心老大家和老三家。

有一次,我老公和她生氣了就問她說他不是親生的嗎?是包養的吧!婆婆說:你彆氣我!我老了不指望你,我還有兩個兒子哪!

她說是這樣的,結果後來生病了先讓我們拿一萬元給她。老三說沒錢,只拿幾千,還一拖再拖。其實他有的是錢。

她遺傳她的父親,有哮喘病,到五六十歲時經常發病,我老公出車走南闖北,聽到什麼偏方都去給她買回來。逢年過節我們買的中華煙好酒和其他禮物拿去。而她的三兒子拿一箱水果去,她卻炫耀老三想著她的,買的都是她愛吃的。也可能吧,我老公買的父親禮物多些。我和老大媳婦看到刻意的表揚老三都很無語!

到了六十多歲,她和公爹的身體都不好,經常住院。我和我兒子老公都排上班去醫院伺候。她的大兒子也身體欠佳不能親自去照顧了,長孫更是跑的無影。照顧老人天經地義我們也不說啥。更可氣的是我老公有一次發現她遺囑不知道啥時候都寫好了。打印出來的。上面寫到哪個房子留給誰。當然好房子都給了老大和老三,一個又小又舊的公房給了我們。我也氣壞了。太過分了!好在我的父母教育我們:好女不穿嫁妝衣,好男不吃分家飯。自己奮鬥最有骨氣!

就這樣為了不被她看低我們奮鬥十年,買了比他們都好都大的房子,孩子也上了大學。車也買了。她開始轉變了態度,羨慕嫉妒。親戚們都誇獎我兒子懂事,有禮貌,長的也帥。公爹看到我兒子很欣慰,每次上學走時都想送個路費,她卻拖拖拉拉不想給。在們家的聚會中老公仍然要表現,意思是他是行的,你們別看不起。

這情況到婆婆去世時,老公的情緒爆發了,他的朋友眾多,所有的事情都是幾撥不同的朋友幫忙佈置的。他哥身體差到只能顧自己,他弟弟只有幾個幫不了啥忙的同學。收禮金我老公的朋友送的佔四分之三。

再後來,大伯哥,嫂子都是年輕輕的因病去了。公爹臥床十幾年,後來老公把他送進康復醫院,有醫生護士還請了護工,我們幾乎每天去一趟。最後在ICU待了將近一年,花費九十多萬。不過他是公務員報銷的很高。我和老三媳婦協作我老公處理了他們家的四五件大事。每件事只要我們吃虧些就能順利辦好!老公在這幾件事上確實起了大作用。關鍵是他的朋友們給力!於是乎,他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由原來的不自信變得飄起來。脾氣大了,認為他很有能耐,誰也不能再忽視他的價值和存在感。

尤其是婆婆走後,他想在他家說了算話,可老大雖然有病不能撐事但不服他。老三天天打算盤哪,更不聽他的。他的自信又受到了打擊,回到家開始心情不好,對我和兒子發脾氣。目的是總得有人服氣他,崇拜他!

如果他真的看的遠,說的對也可以,答案是否!如果我不冷靜估計家裡都開戰了。不行!得找原因。這情況我和我學心理學的兩個好同事都聊了聊,他們都說他就是心裡不平衡,缺乏存在感!要求大家承認他的價值。我一聽是這道理。後來回家就儘可能安慰他,包容他。想著他已經沒有父母了還是挺可憐的。同時耐心的分析了他的心路歷程。他缺失的和需要的。大概經過半年時間,老公想明白了,心裡也平和了。把一切都看開了,暴躁的脾氣走了。

今天,我剛好讀書讀到這裡,有感而發!也提醒自己和朋友們,萬事皆有因。遇事莫衝動,好好找出原因,然後對症下藥。也許你不僅治好一個人的心病,也挽救了一個家庭!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母嬰究竟是否應該分床?何時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