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知道水果有益健康,很多家長每天都會準備各種新鮮的水果來讓孩子吃。仔細洗淨以後還要切成小塊,端到孩子面前,非常細緻。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我照顧能力,從而減少他們對成年人的依賴。
水果只是一個例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出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家長們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去自主的完成一些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獨立性、創造力、自我價值感等。
時刻關注孩子身心發展
孩子的自理能力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髮展,要時常觀察孩子的發展階段。
有些孩子們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情,或者自己獨立完成達不到良好的效果,這個時候家長們要加以配合,讓孩子明白配合的重要性。
要求要合理,錯誤要包容
很多家長會因為給孩子制定的計劃沒有完成而生氣,甚至會動手。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所以家長們還是要以鼓勵為主,不要批評和責罵,對於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要積極配合,允許有犯錯的情況發生。
多讚揚、多鼓勵
當孩子自主完成一項行為以後,家長要積極的鼓勵孩子,用手勢或者口頭表揚。
同時還可以採用獎勵計劃,從而促進孩子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有被肯定感,才能更好地堅持下去啊~
適當的示弱
在孩子的眼中,自己的父母就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什麼都會做,什麼都知道。作為家長,適當的示弱,讓孩子更好地參與其中才是聰明的做法~
樹立榜樣,讓孩子看得到
現在社會很多家長都是工作族,工作非常忙碌,很多事情都是家中老人幫忙辦理,家長自己的事情都不自己做,又怎麼能要求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呢?
耐心等待
現在生活節奏很快,很多家長對執行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些事情包括思維沒有那麼快的可以跟上家長的步伐,所以家長這個時候要多一點耐心。讓孩子熟能生巧,不斷練習,在實踐中去學習和了解。
不同年齡自理能力對照表
4-5歲
自己刷牙洗臉洗澡
自己穿脫所有衣物
清理自己的床鋪
分揀和摺疊衣物
分發、收拾餐具
準備簡單的零食或水果
食用吸塵器清理地毯,用清潔劑擦拭傢俱
餵養家中寵物
幫忙做蛋糕、包餃子等
可以幫忙照顧弟弟妹妹
6-7歲
摺疊衣物、收拾雜物
可以將垃圾扔到小區垃圾場
準備全家的簡易早餐:比如三明治等
收拾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衣服
食用烘乾機、洗碗機、熱水壺等簡單家電
可以獨立整理衣櫃、書架等
8歲以後
自主更換床單
整理自己的床和衣物,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提醒
可以監督年幼的弟弟妹妹進行學習等生活
自己上下學、去圖書館借還書等
食用烤箱、爐灶等有一定烘焙基礎的家電
做簡單的炒菜
可以打掃家中落葉、澆樹、澆花等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以為不斷滿足孩子的要求,就會讓孩子獲得幸福感,其實真正讓孩子覺得快樂和幸福的是“被認同感”。
在培養孩子自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和困難,只要家長們不放棄,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孩子,堅持下去,一定能有所成效!
參考文獻
[1] 《進食水果常鼓勵,自理能力要發揮》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