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徵集到的第 40 個故事
講述:陳禎
我一直男,做夢都想不到,居然會全職帶早產兩月的雙胞胎兒子。
1
2017年十一前後,我和老婆感覺應該是懷上了,去醫院照B超,雙胞胎,我倆傻笑一整天。
之後,我開始瞭解我老婆身體情況,學習生育知識,發現不妙。
雙胎早產機率一半,剖腹產機率一半,還有一定機率會得雙胎輸血綜合症(一個寶寶血多心臟衰竭,一個寶寶血少缺氧,最後可能兩個都沒了)。
我老婆是前壁胎盤,孕早期就流血,先兆流產,得保胎,醫生還開了中藥。
不過,這個問題也很普遍,別做大幅度動作就會安全很多。
最後,我老婆還查出是帆狀胎盤——順產胎兒死亡率最高的胎盤。
那些絲狀血管分娩過程中一拉扯很容易就斷了,流出的是寶寶的血,一小杯,就回天乏術。
不過,只要剖腹產,就會安全一些。
2
於是,從老婆懷孕那天起,我們的考驗正式開始。
第一關,胎心,過。
第二關,唐篩,過。
第三關,血壓,不妙。
老婆孕十五週,血壓高了。我又開始瘋狂學習相關知識。
雙胞胎本來就容易早產,加妊高,胎兒還沒發育好,就因母體血壓會高到危及生命,要提前剖,雙重危險,預示寶寶極大可能生下來體重過輕。
既然知道寶寶體重可能輕,那就要提前做準備了。
從老婆孕十五週開始,她的三餐由我一手抓。
每天蛋白質攝入量精確到克,正常標準日攝入量90克,雙胎120克。
牛奶、牛肉、雞蛋變著法做,西餐牛排中式川炒燜蒸煮。
任何新增劑一律過濾,食品配料表有一個我不認識的成份就pass,就按健身增肌餐來安排,高蛋白低脂肪的結構。
每天我對老婆連哄帶騙,讓她把飯當藥吃,就是希望胎兒體重儘可能提高。
其實,如果老婆懷的是單胎,我多半就交給長輩了,隨便他們折騰,但目前危險太大(三條人命)。
長輩只知道按幾十年前的方式來,我這時候不干預,等老婆血壓飆了,我會後悔死的。
所以,我們家是長輩管我生活,我管老婆生活,嚴格分工,違規就勸退換人。
一般父母剛來我們家,都會聽話幾天,後面開始折騰了立馬換人,我媽和丈母孃來回換,孕期算是撐過來了。
3
老婆懷孕期間,為了儘可能知道胎兒情況,好調整老婆的飲食作息,我們光產檢就花了一萬。
每次得到寶寶體重長度在正常範圍內的結果,就是對我們辛苦努力的最大肯定。
我讓老婆每天在家自己量兩次血壓,我做好表格制好圖,每天做記錄。
血壓高到什麼程度要吃藥,什麼程度要增加藥量,什麼程度要去住院,我要做到心裡有數。
2018年3月中,醫生建議老婆住院待產,方便每天高頻率監控胎心、血氧、血壓。
在醫院,老婆每天十幾個小時吊著硫酸鎂,為了控制血壓。
她還要戴著墨鏡,減少光線照射眼睛,使顱內血壓升高而引起子癇。
血壓白天15分鐘測一次,晚上調成半小時一次。
如果血壓超過預設值,機器報警,護士就會很緊張,馬上找醫生過來,看是否需要加大藥量。
我在網上找了子癇發作搶救教學的影片看,理解了護士為什麼這麼緊張。
4
就這樣堅持到31周,老婆血壓已經到達即將失控的臨界值,醫生安排老婆做了剖腹產手術。
兩個寶寶出來,一個兩斤,一個三斤。
兒科醫生說:“你們這個情況啊……”
我搶話:“不算好,也不算壞,對嗎?”
醫生點點頭。
我心裡早就有底了,相關病例在網上掃了很多,一切都在可接受範圍內,寶寶的情況已經很樂觀了,要是再多等幾天,可能老婆就要去ICU賭生死了。
現在寶寶的體重雖然很輕,至少老婆不需要再冒險了。
本來和醫生說好,寶寶生下來讓我老婆看一眼,再送去保溫箱。
結果,寶寶剛出來就被推走了,因為已經窒息,要送去搶救。
老婆在擔心中回了病房,我讓我媽先陪著她,自己去兒科等寶寶的情況。
這時候,我沒有安排更多人在老婆身邊。
她承受這一切已經夠累了,最需要的是好好休息,不需要任何聲音,哪怕是鼓勵。
直到五六個小時後確認寶寶沒有危險,我才回到病房陪老婆。
老婆一直等到我回來告訴她寶寶的訊息後,才肯睡去。
我看著睡著的老婆,心裡慶幸:好在老婆沒有大出血,沒有其他意外及後遺症。
5
老婆出院後,我變身護士,在家天天幫老婆清創換藥,伺候月子,住院時護士那一套我早看會了。
寶寶沒出院,老婆就在家擠好母乳,我送到醫院。
二十多天後,醫院通知我們可以去陪護一次大寶寶了。
在陪護房,老婆穿著陪護服,小心翼翼地抱起寶寶,含著淚說:“我還不會抱孩子。”
此時,我們另一個小寶寶還在保溫箱,不能出來和我們見面。
寶寶在醫院長到四五斤,就可以出院了。
大兒子一個月出的院,小的近兩個月才出院。
6
寶寶回家後,老婆把母乳擠出來喂,不夠再加奶粉。
喂寶寶奶這件事,全家只有我一個人能做,其他人都不敢。
因為每次喂到一半,寶寶臉會變紫變黑,這就是窒息了,要馬上很用力拍寶寶的背。
要多用力呢?是你在這個房間拍,隔壁房間能聽見的力度。
這是在醫生陪護時,護士親自教我的。
這件事,除了我,沒人下得了手,長輩們更是看都看不下去。
好不容易吃完了,幾乎頓頓吐奶。
我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幾次後就成了熟練工。
寶寶從醫院裡一頓1毫升奶開始,到我手上漲成一頓30毫升,一天十一頓左右。
每次吃奶量絕不能太多,醫生說:吃多了,腸胃受傷,可能幾個月都恢復不過來,必須嚴格按一天加兩毫升來。
回家一個月後,大寶好多了。
緊接著,小寶出院,再來一遍。
事實證明,科學餵養還是靠譜的,寶寶每天吃的規律,拉的規律,長勢良好。
到他們七個月大的時候,大的按足月兒來說,體重達到中等水平,小的按早產兒來說,體重達到中等水平。
除了餵養,早產寶寶的聽力、運動等都有各種問題,好在經過早期干預,複查之後都過了。
6
誰在家照顧寶寶這件事,我和老婆商量過。
老婆工作穩定,我工作靈活,我們決定讓老婆休完產假去上班,我在家全職帶娃。
於是,老婆上班後,我正式開啟了全職奶爸生涯。
除了去醫院會請老人來幫忙,平時基本就我和倆寶寶在家,我連下樓丟垃圾都得速去速回。
吃飯就靠外賣解決,老婆有時下班後會做一套大餐,讓我吃一兩天。
每天,老婆負責晚上給寶寶洗澡,當親子時間,洗完把寶寶丟床上,他們自己玩、自己睡。
寶寶習慣是我訓練的,只要我在寶寶床旁邊的懶人沙發上一躺,他們就能有足夠的安全感,可以安心地玩一整天。
我透過長期觀察,確認寶寶在自己的空間裡很安全,可以抽時間做點其他事。
7
有人說我,一個好好的金融工作者,不去賺錢,在家全職帶孩子?
其實,但凡有人給我兜底,我也會當甩手掌櫃,但我家這個情況,好像我就是那個底了。
我只能做好我能力範圍內該做的。
老婆冒著生命危險懷孕生子,已經付出太多,生完孩子後,該我為孩子、為這個家多做一些。
老人,他們能力有限,心裡想幫忙,手上卻做著添麻煩的事,之後又自責,迴圈不止。
而且,要求長輩學習早產兒護理常識,太強人所難。
時間短、知識量大、容錯低,還要拋開個人情緒。
我想的是,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機會很多,但眼前都撐不下去,就絕無價值可言。
對於任何人,帶娃這三五年,對自己職業生涯的打擊不是致命的,以後該上班上班,該創業創業。
這三五年你投資給孩子,回報的是三五十年的省心,後面這些年你因為孩子省心,迴避掉無數的麻煩,不就是想實現什麼價值,都有時間和精力了嗎?
等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我會有新的人生規劃。
現在,兩個寶寶一歲,基本會走,搶他東西知道躲和跑,已經甩同期住院的寶寶好遠了。
至此,一年半,從老婆到小孩,我盡我能力保護他們了。
我做了現階段對自己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