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夢境的研究表明,做夢和想象都是有益的。人在清醒的時候,他的個性人格掩藏在各種粉飾中,是經過一層過濾之後的表象。然而,做夢時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人在睡夢中毫無戒備和掩藏,他的個性赤裸敞開,盡情地釋放。然而,想真正找到人們賦予自己個人生活的意義,需要一把破解的鑰匙,這個得力幫手就是人的記憶庫。無論一個人的記憶如何支離破碎,作用卻很重要,因為人可以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煩瑣的記憶碎片中找出一條線索,正是這個記憶碎片提醒我們哪些事情是不能忘卻的,記憶會告訴人們“這就是你所期待的事”或者“這是你應該逃避的”“這就是你的人生”。留在腦海裡的記憶片段經過篩選以後,凝結成生活經驗,這把鑰匙幫助我們找到人生的意義所在。因此,它之所以寶貴就在於此,每一個片段都有其獨特的用途,用以印證生命的意義。
兒童早期記憶的重要性在於,可以瞭解一個人理解生命意義的獨特方法始於何時。兒童早期的記憶有兩個重要環節:第一,這是他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的最初印象和判斷,儲存的記憶中有他對事物的綜合評價,比如,他對自己的外貌以及個人評價、別人對待他的態度進行審視;第二,他第一次建立了個人主觀的觀點,這是他個體自覺的起步,這個時候,記憶猶如筆端,開始了個人人生傳記的書寫。因此,從他的早期記憶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對自己地位的認知,是弱小還是強勢、是安全還是岌岌可危。就心理學的層面來講,他的最初記憶始於哪一件真實事件,或是否是真實的最初記憶,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記憶展現出的他對生活的理解,以及他現在及未來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現在讓我們來看幾個早期記憶的例子,看看他們對以後人生意義的定位產生了什麼影響。“咖啡壺從桌上掉下來,燙傷了我。”這是一個女孩的最初記憶,每每提及這個記憶片段,她的臉上都是一副悲哀和無奈的表情。她的早期記憶以這種方式介入了她的生活,她今後的人生經驗總是充滿危機四伏及不安全感,並處處誇大危險的存在和困難的程度,這已不足為怪,不必為她對周圍人的抱怨感到意外,她總是抱怨別人對她的關愛不夠。因為在她的閱歷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些人粗心大意地將孩子扔在一旁,讓孩子置於危險的環境當中。
再來說一個與之相反的例子,“我在三歲那年,有一次從嬰兒車裡掉下來了。”一個人這樣回憶他的早期記憶。這個危險的早期記憶像一片黑暗的影子盤踞在他心中,後來,他常常被這樣的夢境困擾:“世界末日就要到了,我在午夜醒來,看見天空像一片火海,星辰紛紛墜落。一顆星球像脫了軌一樣飛快地撞到地球上,眼看最後的毀滅就要降臨,這時,我醒了。”這是我的一位患者,還是位學生。當問及他對什麼感到害怕時,他回答說:“我害怕不能擁有一個成功的未來。”很明顯,他的早期記憶和由此帶來的噩夢縈繞,令他成為一個杞人憂天的懦弱者,總怕天要塌下來,總怕失敗和災難發生。
有個十二歲的男孩被帶到我的跟前,他來我的診所是因為他有尿床症。不止於此,他還常常和他母親發生衝突,他母親想得到我的幫助,把他帶過來治療。他的早期記憶中有一段經歷:有一次,他躲進了衣櫥裡,母親找不著他,以為他丟了,急得滿大街大喊大叫地去找他,差點急瘋了。“其實我從頭到尾都躲在衣櫥裡,就在家裡。”這段記憶給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認為透過製造麻煩可以引起別人的關注,如果受到忽視,不妨採取欺騙手段贏得重視。尿床症可以使他成為眾人關注的物件,這就是他尋找關心的安全保護的方式。而他的母親則用焦慮和擔心促成了這個男孩對世界的認知。
這個例子中的男孩在他幼年時得到了“外面的世界充滿危險”的印象,這在他生命中是一個分量很足的插曲,他得出一個結論——只有當別人為他擔心時,他自己才有安全感。這是他認為唯一可行的辦法,只要製造一種使別人提心吊膽的處境,別人就會趕過來提供保護。
下面是一個三十五歲女人的早期記憶:“樓道一片漆黑,我獨自一人站在樓道里,這時,我看見比我大一點的表哥從漆黑的樓道深處朝我走來,我害怕極了。”這個記憶片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判斷依據,這個女孩不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她不大習慣與小朋友們相處,尤其不能輕鬆地與異性朋友相處。事實上,她的確是個獨生女兒,而且一直到三十五歲還是單身。
再看一個例子,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與前面的例子截然不同的社會情感:“小時候,我記得媽媽讓我推著妹妹的嬰兒車。”從這個例子中,我們雖然沒有看到他心態陽光的痕跡,但卻可以看出他擅長與弱者相處,只有在跟比自己弱小的人在一起時,他才感到輕鬆,而且對母親有一種依賴感。這是一個比較普通的教育方式,當家庭中有新的孩子降生時,大人便會引導大一點的孩子照顧弟弟、妹妹。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在於,可以使孩子從小學會關心家庭成員。這是一種培養孩子合作精神的最佳選擇,為他們提供分擔家庭責任、與他人互助的機會。如果他們有了這種自願行為,年齡稍大的孩子就會理所當然地照顧新生的弟弟、妹妹,不會因為這個剛出去的嬰兒搶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重視,而對新生的嬰兒產生怨恨。
當然,一個人有喜歡與人相處的慾望,並不表明他從內心對他人有真正的關注。一個女孩被問到最初記憶時說:“我跟姐姐經常和另外的兩個女孩一起玩。”由此可見,她是一個喜歡群體合作的人。但這個女孩子在提及她的恐懼時,這樣說:“我害怕一個人待著。”這又提供了一個證據,就是我們對她的獨立性產生了懷疑。她喜歡與人相處是因為她的獨立性差,她是為了不讓自己孤單才有與他人相處的興趣。
只要我們真正懂得了生活賦予的意義,就掌握瞭解密一個人性格的鑰匙。常言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性格是無法改變的,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因為他沒有找到那把正確開啟性格之門的鑰匙。沒有正確的方法,找不到錯誤的根源,任何治療方法都徒勞無功,難以奏效,而唯一正確有效的改進之道,就是培養他們對待生命的勇氣,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