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 | 愛茶的朵拉

1“你買得起嗎”

大年初三,我和老公帶著禮品去拜訪一個遠房親戚。

到了親戚家,我們剛放下東西,親戚家的兩個孩子便湊了過來,說過年好,要紅包。

我一人發了一個紅包之後,兩個孩子就沒有搭理我了,跑去翻著我們帶去的禮品,不一會,其中一個孩子說:“這酸奶不好喝,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口味。”

我尷尬地說:“那你喜歡喝什麼口味的?等會我去給你買。”

那個孩子看看著我,懷疑地問:“你買的起嗎?”

我楞在那裡,很尷尬。可親戚好像也沒有覺察出什麼不妥,而只說了一句:“這孩子。”便沒有了下文。

可能是我的心有點玻璃了,不平靜起來。說實話,如果親戚家的孩子,年齡小,只是四五歲,不打招呼,父母也不逼迫,這很正常,符合孩子的發育特點,懂得育兒知識。

可他家的兩個孩子身高都和我差不多高了,都上小學四年級了,還這樣“赤裸裸”地說“你買的起嗎?”,雖然是童言無忌,可這樣多少有點缺乏教養。

記得兒子三歲那一年,我帶他去親戚家拜年,他看見糖果盤裡的奶糖,像是看見了寶貝一樣,“撲”了上去,等我再看他時,他已經把奶糖全部裝在口袋裡。

因為平時對他吃糖我管得比較嚴,所以才有了眼下的局面。我蹲下來,讓他把糖果掏出來,可以挑兩個自己喜歡吃的,並且答應他,以後,每天他都可以吃兩顆奶糖。

兒子聽了我的話,把糖果掏了出來。親戚在一旁說:“小孩子,沒有關係的。”

其實不然,小孩子雖小,但是他們的教養卻要從小抓起。

2沒有教養的孩子,也是父母養大

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既不懂得尊重別人,也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糟糕。

前一段時間,河北、遼寧的疫情,讓全國人民為之牽掛和擔心。而有個孩子,卻憑藉“小事”火了。

在遼寧的一個核酸檢測點,一名16歲的男生想插隊,被現場的民警勸阻和制止。

可男生不僅不聽勸,反而咬了民警。

民警把男生控制住以後,他依舊是口不擇言,罵罵咧咧,甚至,挑釁民警。

最後,公安局以“涉嫌妨害公務罪”將他刑拘了。

16歲,已經是一名高中生了,早應該懂得遵守秩序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可是,這名男生卻依舊做出這樣沒有教養的事。

有人說,這些都是小事。可窺探出孩子教養的,往往都是小事,以小見大便是如此。

世上沒有天生的熊孩子,沒有教養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手養大的。

當自己的孩子犯了錯,很多父母第一時間不是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承擔責任,而是把孩子護在身後,甚至,替孩子遮掩。

父母愛孩子則為之計深遠,當下的保護,卻為了以後埋下了禍根。一個不懂得為自己錯誤買單的孩子,長大之後,必定是一個是非不分的人。

正所謂,小時偷針你不管不問,長大偷金你想管也是無能為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卻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開花結果。”

一個寶媽為了避免孩子做核酸檢測時,給防疫工作帶來壓力,縮短孩子做檢測的時長,她在家給1歲的寶寶提前模擬了整個核酸樣本採集過程。

一開始,孩子看到長棉籤,很害怕,有點抗拒,但是,在媽媽的安慰和解釋之下,寶寶乖乖地張開了嘴巴。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技術。”

正所謂孩子的教養都來自父母的修養。

3窮養富養,都不如有教養

馬克·吐溫說:“教養決定一切。”

但孩子的教養卻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父母去培養的。

雖說童言無忌,但是,孩子雖小,教養卻是要從小抓起,孩子的言行舉止還是得靠父母教導。

首先,引導孩子有一個穩定的情緒。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一定是不亂髮脾氣的。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發脾氣,和善地說出自己的內心話。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閨蜜家做客,吃飯時,兒子看中了一個印有彩虹圖案的碗,二話不說,就夾了菜放在碗裡。

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是閨蜜女兒的碗,看得出來,她當時很不高興,她深吸了一口氣說:“小弟弟不知道,我原諒他了,下次我和媽媽逛街看到了,可以讓媽媽買一個一樣的碗,送給小弟弟。”

聽了閨蜜女兒的話,我對閨蜜豎起了大拇指。閨蜜說,從之前的“暴躁小魔女”到如今的“溫柔小仙女”,她也是費心費力引導的。

其次,給孩子制定規矩。

珍妮艾裡姆在《養育兒女》中說:“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全憑父母的引導和教育。

當他第一次罵人,父母不制止時,以後,罵人可能成為常態。當他隨手拿了別人的東西,父母沒有制定規定,以後可能成為一個“順手牽羊”的人。

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一定不可以做。只有父母告訴孩子,他們才會懂得。

讓孩子守規矩,這不僅是束縛,而是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學會與別人相處。

愛和規矩並存,給孩子一個有教養,有底線的環境。

再次,父母給孩子做榜樣。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透過實驗發現,孩子透過觀察榜樣進行模仿來學習。

美國兒科醫學博士斯波克說:“孩子是透過觀察她們的父母學習尊重、愛和得體的行為的。”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樣學樣,最後,那樣便變成了孩子的教養。

對孩子來說,不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不如讓孩子有教養。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的自控力被誰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