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的孩子是不是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是不是作業嚴重拖延,還在沉溺於網路遊戲?這就是自控力缺失,提到自控力不得不提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1966年斯坦福大學米歇爾博士帶領研究人員在一家幼兒園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600多名4-5歲的孩子參與了自控力的實驗,每個孩子面前擺放一塊棉花糖,告訴孩子你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馬上吃掉,另外一種是十五分鐘後吃掉,並承諾堅持十五分鐘之後再吃,可以得到第二塊棉花糖。

實驗中發現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拒絕不了誘惑吃了,他們有些拿到就立刻吃了,一分鐘都忍不了,有些是堅持了三分鐘、五分鐘、十三分鐘等,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控制住了自己,通過蒙眼睛,踢桌子,唱歌等來轉移注意力,成功的控制自己等到了十五分鐘,教授給了他們第二塊棉花糖。

三十年後做了跟蹤調查,發現當年能抵制誘惑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更好的教育成就,身體素質更好,其他各方面都有優勢,

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自控力也就是延遲享樂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

有人對這個結論提出了質疑,懷疑實驗的客觀性,他們決心重新進行棉花糖實驗。這次研究樣本超過900例,選擇了不同家庭收入,不同的教育背景的孩子。

第一輪:隨意分成AB兩組,同時畫畫,但是身邊都擺著舊蠟筆,告訴他們可以用舊的畫畫,一會我會帶來新畫筆,A組教授說話算話,給孩子們帶來了新畫筆,B組教授沒有帶,沒有新畫筆了,你們繼續用舊的吧。

第二輪:A組教授說你們繼續畫,一會帶新的貼紙,B組教授也同樣的話,B組又沒兌現承諾,說沒有貼紙了,透過兩輪實驗後繼續棉花糖實驗。

結果是A組的孩子大部分都能堅持十五分鐘,B組的孩子看到糖就吃掉了。為什麼?因為長時間的實驗過程中,得到是說話不算話,承諾了做不到,孩子們不相信了,導致孩子覺得吃了才是賺到了,及時行樂,如果不吃,說不定連這顆棉花糖都沒有了,等待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延遲滿足有一個前提,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哪些孩子能夠有延遲享樂的能力,有自控力?如果孩子長時間生活在穩定的環境中,信守承諾的環境中,即使答應再小的事情,不管我們有多忙都能夠說到做到,這樣孩子也容易有自控力,如果總出爾反爾,比如把飯吃掉給你看動畫片,你乖乖聽話我帶你去遊樂場玩等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兌現,可能我們隨口一說,想走一個捷徑--騙孩子,看似快速的解決了問題,但留下了很大的隱患,孩子沒有自控力,跟從小生活的環境有直接的關係。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跟孩子道歉了,假如你的愛人跟你說結婚紀念日送你一份大禮,結果忘了,然後又說明年你過生日的時候補上吧,又沒買,不下三次,你會怎麼想?心裡是不是有怨言?事情就怕換位思考,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心情。

我們隨意承諾又做不到,讓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和人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這是給自己挖坑,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糊弄孩子,降低我們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說了就要做到。

可能大家覺得孩子還小,能有什麼影響,但是次數多了,時間長了,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想法了,孩子就不聽你說話了,事事與父母對抗,你說東他說西,因為我們一再食言,在孩子心中威信和信任感逐漸消失了,教育孩子時也不再具有說服力。

自控不僅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選擇,我們學習一定要全面,面對資訊要有自己正確的認知,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去學習、理解,自身才會有提升,有收穫,同時我們也要言行合一,做孩子的好榜樣。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容易讓孩子肥胖的主食,米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