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相信很多人聽到標題中的這句話並不陌生,在個體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聽到過父母說類似的話語。更有甚者,就是在這樣的話語中長大的。
那麼,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會如父母所願那般變得聽話嗎?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傷害極大,家長該醒醒了,它正在一步步毀掉你的孩子。
對很多為人父母的人來說,小孩不聽話時最致命,因為他們不像大人一般有著完整的自我認知,也不具備善惡是非標準。
所以,小孩子的世界是任由他釋放天性的,他們只懂得遵循自己的內心生活,開心就大笑,不開心就大哭。
這也是很多大人煩惱的點,因為隨著長大,他們的行為會逐漸受到社會規範的約束,變得沒有那麼自由。
成年人的世界,自己的排序可能是最低的,因此,無法明白這層道理的人會想當然地以成年人的生存法則去要求孩子。
他們認為,管理小孩最佳的方式便是威脅,讓他們感到害怕,這樣便可以達到規範目的。
或許很多人自己就是出生在威脅式家庭,他們的父母讓頑皮的他們漸漸丟失了天真,變成了大人眼中的懂事模樣,所以便認為父母的方法是正確的。
但這樣帶來的傷痛,只有變懂事了的孩子最清楚。這句話之所以殺傷力那麼強,並不是因為父母有多能耐,而是正巧實施物件是你的孩子。
那些喜歡說這句話的人有沒有想過,為何孩子每次聽到這句話都能奏效。其實,是因為你的孩子特別愛你。
因為愛,才害怕失去你;因為愛,這句話才能奏效;也是因為愛,威脅才變得肆無忌憚。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本就是無知的,我們也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明白,很多急於求成的家長,卻希望孩子什麼都知道,但他們始終無法瞭解這句話對年幼無知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在家長看來,這不過是管教頑劣孩子的工具罷了,他們本質上是愛孩子的,希望在自己的管教下,孩子能變得更好。
但在孩子看來,他們的世界只有父母,所以得到父母的認可便是當前最迫切的渴求,小孩子的世界是沒有謊言的,他們更多依靠具體形象思維想問題、辦事情。
他們不像成年人可以偽裝自己,這句話在成年人眼中可能是帶有愛的成分,但對小孩而言就是字面意思,他們會因為害怕父母不要自己而選擇聽從。
這句話每出現一次,他們的內心便會被割傷一次,最後那個頑劣的小孩消失了,父母得到了一個所有人公認的乖小孩。
但在蛻變的過程中,只有小孩自己知道,那句話的傷害有多大,因為自己的“不聽話”,他們就會被拋棄,所以只能拼盡全力學會順從。
又有多少孩子,因為長期生活在這句話的威脅之中,漸漸變得敏感又自卑,家庭對個體而言,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生長場所,它還塑造著我們的人格。
俗話說,看一個人的性格,便能推測出其原生家庭的幸福程度。那些成年後依舊能留有童真的人,無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的家人懂得保護他們的天真,將一切複雜的事物攬下。
有多少孩子,因為害怕失去家人的關注而不得不將童真埋藏起來,試著扮演“乖小孩”。
這樣的威脅式教育也並不能讓個體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小孩只會暗自在內心認為,自己是無價值的,不被父母需要的,所以才能被無所謂的拋棄。
在威脅式家庭成長的小孩,都是打小就養成了濃厚的自卑情結,他們不敢遵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更不敢如實表達自己。
當他們離開家庭去往社會中時,也只會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不如他人的。
以至於他們在任何一段關係中,總是會受到童年經歷的影響而害怕被拋棄,這便是威脅式教育帶給孩子最大的影響,他們無法找到自我的真正價值,只能靠他人的價值賴以生存。
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以適當地用懲罰來弱化壞行為的出現,也可以用獎賞來增加好行為的出現,但千萬別用最傷害孩子的方式來毀掉他們。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參考資料:Elke Schubert, Rainer Strick. (1996) Toy-free Kinderga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