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兒女也先後為人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許因為對爸媽的信賴,讓父母也能盡享天倫;或許鑑於經濟條件的侷限,僱不起保姆;或許由於自身工作繁忙,精力不濟;或許在於爸媽掛念不已,主動請纓。越來越多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退休後轉入了新的戰場一一紛紛承擔起幫助兒女照料孫輩和承擔家務的工作。
三代人同在一個屋簷下,日子久了,各種矛盾也會應運而生,浮岀水面。其中,家庭矛盾的一個爆發點,是由於教育孩子引發的。要想家庭和諧,要想讓孫輩健康成長。從老人的角度出發,應該尤其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務必擺正自己的位置。從法律上講,父母是年幼兒女的監護人。老人不具有對隔一代扶養的義務和責任。從現代家庭關係上講,父母之家和兒女之家是相互獨立的。父母在兒女家,不是主人,而是關係最近的親人,甚至說是很親很親的客人。
因此,作為老人,作為父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以太上皇自居,在兒女家庭內政上,橫加干涉;在隔代教育成長上,越俎代庖。
第二,務必處理好兩個家庭的關係。我們與兒女是隔代之人。經歷的年代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具有的理念不同,生活的習慣不同。這些都是兩個家庭相處過程中容易產生矛盾的因素。如果我們真是為了後代好,就要務必處理好與兒女家庭的關係。許多時候,儘管我們的岀發點是好的,但不注意方式方法和忽視了應有的效果,就會影響大家和平相處,繼而影響兒女夫妻的關係。家和萬事興,家風看興敗。失和的家庭對孩子成長潛在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問題少年的主因在家庭陰影。
第三,務必幫忙不添亂。常言說,隔輩的孩子格外親。我們對孫輩的疼愛是勿用置疑的。但切不可過於溺愛。溺愛的結果往往使孫輩疏遠了父母。孩子越大,對父母就越會逆反。父母就越來越管不了孩子。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在給兒女今後找麻煩。如果真是對後代負責,平時,就要儘可能地讓孩子多與父母單處,不要以孫輩和自己最親近為自豪,孫輩不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私產,更不有得濟孫輩的想法。
第四,務必與兒女增強共識。教育孩子是我們與孩子父母的共同責任。但基本原則是以孩子父母為主,以作為老輩的我們為輔。而且,日常生活中,在教育孫輩成長中,要與兒女相互之間多溝通協商,多換位思考,多形成共識,多理解包容。在作用發揮上,孩子父母可以取代我們,但我們不可以取代孩子父母。
第五,務必重視孩子心理成長。在孩子教育上,父母有文化的優勢,我們有閱歷的優勢。兩個優勢的結合,對孫輩成長極為有利。
在孩子幼年教育成長上,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是最基礎、最重要、最影響一生的教育。遺憾的是,有些老人和孩子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僅僅把他當成了開心果,從小不注重規矩的引導和良好習慣的培養。而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文化課的學習和愛好的培養上。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對於一個心理健康、習慣良好、人格健全的孩子來說,文化課的學習根本就不是問題。
如今的學校(包括幼兒園)的教育大多注重應試教育。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不能把素質教育完全寄託在學校(幼兒園)身上。
第六,務必要有自己的生活。有些兒女把父母當成自帶工資的免費保姆。要麼自己逃避責任義務,把帶孩子、搞家務全都扔給了已近年邁的父母;要麼一味地啃老,花起父母的錢心安理得;要麼對幫忙的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不懂得體諒和心疼。甚至累個賊死沒有一天休息日。這是做老人的悲哀。嬌慣之下沒有孝順兒女。作為老人,要適可而止。幫助兒女照料孫孩和家務,也要有個限度,也要有自己一定的生活。上趕的不叫買賣。幫助兒女不是義務,而是情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老年生活不能與兒女家庭始終捆綁在一起。兒孫自有兒孫福,人至老年要自愛。退休了,身體、精力每況愈下。人到老年,健康之下才有尊嚴。不要指望兒女陪伴養老,不給兒女增添負擔,就是對兒女的負責。你能健康獨立,在晚年盡享生活的美好,就對得起自己和餘生,就是一種有尊嚴、有自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