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很多自媒體平臺突然出現了許多情感類專家在那裡為我們的家長指點迷津。俗話說,大夫多了治死驢。孩子的問題千差萬別,依葫蘆畫瓢只能害了孩子。
這些專家一個個感覺如同當年的那些“大師”一般,為迷途中的人們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這些教育內容的短影片中,專家們誇誇其談,感覺說出的話都很有哲理。讓人總有一種茅塞頓開,撥雲見日之感。
可是這些節目內容看過之後,回過頭來,你又感覺沒有辦法在孩子身上實踐,讓人瞬間又迷茫不已。
仔細想來,往上專家基本會分為這幾派:(1)“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就應該敲打,才能成器。做父母的應該不厭其煩打擊孩子,修理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今後走入社會之後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也能遭受各種挫折和傷害。很多人就以郭德綱之子郭麒麟舉例。
(2)“我們應該多誇獎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多給一些鼓勵,多誇誇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創造出最大可能,挖掘出最大的潛力。長大之後,孩子的性格也會更陽光,更自信。
(3)“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該過多幹預,應該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的生長之路輕鬆快樂起來,現在太多的孩子厭學,抑鬱症。我們做家長的不該讓孩子承受不該承受之重。
這三種觀點比較具有代表性,但是說實話,每一個專家影片中所講的那些雞湯都很有道理。可是,我們做家長的卻不能做一個“沒頭腦”型的家長,真的拿自己孩子的未來做賭注,拿那些專家的話作為準則教育孩子。
郭德綱說了一句話很有道理,教育孩子如同訓猴。一個猴,一個拴法。孩子的教育也千差萬別。每個孩子的本性不同,生長環境有別,所以對待每一個孩子就應該有各種不同的方法。郭德綱用教育郭麒麟的方法複製在郭汾陽身上就未必可行。我父親在我們小的時候就遇到過相同的問題。姐姐是女孩,比較懂事,性格細膩。學習成績比較好。我性格懦弱。弟弟性格倔強,我和弟弟從小在農場長大,養成比較散漫,自由的習性。
我上學雖然時常也不寫作業,但上課還能聽講。弟弟比較調皮好動,上課經常罰站,學習自然不好。
父親每每說起三個人的學習,就認為是三個人的天賦息息相關。其實孩子的學習好壞有很多因素影響,並不像父親認為的那樣片面。同樣在一個家庭中的孩子,學習的好壞不僅有家庭環境,還有性格,孩子成長的環境,角色等。
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初要更難教育,他們身上幾個特點我們應該掌握,首先現在的孩子見得多,不缺乏營養,大腦,身體發育早,思想比我們當初複雜得多。教育孩子其實也不難,但是不能簡單粗暴,一招打遍天下。這些專家的理論其實只適合某個階段或某個時期的孩子。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就得有靈活多變的策略,多種多樣的手段。不同的時期,對孩子使用不同的方法。就像是修盆景一樣。該剪的時候,就不要猶豫。該矯正的時候果斷上支架。什麼時候該施肥,什麼時候該澆水,一樣都不能少。
孩子八歲之前是最好調教的時候,這時候主要以敲打為主。此時的孩子思想簡單,幾乎沒有思考能力,即便有一點,你也可以忽略。直接使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只要孩子做得不對,你就不用心疼。肌肉記憶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有效的。
八歲之後,家長就要打罵鼓勵相結合。合理使用戰術,胡蘿蔔加大棒可是當年武則天的終極御臣之術。連那些心機多變的臣子都被訓的服服帖帖,這個辦法自然不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暴力手段只能退出舞臺了。一是孩子大了,打他會記仇,也起不到教育的目的。二是你有可能已經打不過了。弄不好被孩子暴揍一頓,徒增笑柄。
這時候的孩子,你只能和他多交流,適當給孩子空間。孩子犯錯誤或思想有疙瘩,你要讓孩子多思考,然後和你多交流。作為家長,你要扮演好一個長者,朋友的角色。讓孩子願意和你交流。不要對孩子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用好這幾個方法,相信孩子不敢說出類拔萃,但至少陽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