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小軍今年9歲,這個年紀的小男孩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然而不幸的是,因為腦癱,小軍無法像其他正常的小朋友那樣走路、奔跑,甚至不能獨立站立。去年9月,他在廣州醫生的治療下,腿部畸形得到明顯矯正。醫生說,如果小軍能堅持接受康復訓練,對於手術能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對他日後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出生時,醫生說胎位不正,只能剖腹產。”小軍媽媽陳女士回憶,小軍出生時一切正常,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才發現了問題。小軍學站立時,家人發現孩子雙腳有點僵硬,很難站直、站穩。好不容易學會走路,但走路姿勢很不好看。雖然也有接受過康復治療,可效果並不明顯。隨著年紀增長,小軍下肢僵硬也在持續加重、左腳畸形尤其嚴重,導致他走路越來越艱難。

儘管命運不公,卻絲毫不影響小軍愛學習和樂觀的性格。身邊的同學老師一直幫助鼓勵他;4歲的妹妹也常為他打氣:哥哥,你要加油,我想和你一起滑滑梯;小軍不止一次跟媽媽說,想像其他小夥伴那樣正常地走路。

尹靖宇接診時,查體發現患兒雙上肢肌張力正常,但雙下肢僵硬、肌張力約3級,難以獨自站立行走;患兒雙腿交叉、雙膝前弓步態,右腳下垂、左腳下垂內翻,只能在扶持下緩慢行走;顱腦MRI顯示患兒雙側側腦室稍稍增大。結合病症及影像檢查,尹靖宇認為患兒是典型的痙攣型腦癱。

▲術前

▲術後

針對患兒的情況,尹靖宇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並在去年9月中旬為患兒實施“腰段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術後,小軍雙下肢肌張力明顯降低,配合2次專業的康復訓練後,左腳畸形改善明顯,目前站立及行走姿勢有較大改善。“看著孩子一天天在改變,我們真的太高興了!”陳女士說。

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簡稱SPR術)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解除痙攣的首選術式,它是選擇性阻斷部分神經後根纖維,從而調節梭內肌、降低肌張力,並且不會影響支配肌力的神經前根。該術法只需在腰部進行手術即可緩解雙下肢痙攣,不會影響患者腿部肌肉力量的恢復性訓練,可以較好解決“康復”瓶頸問題,因此有利於患者的肢體功能康復。

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主要適用於:

1.痙攣性腦癱及腦外傷、腦卒中、脊髓損傷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所致的痙攣性癱瘓;

2.肌張力在3級以上的患者;

3.軀幹與四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的患者;

4.患者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年齡為3歲以上,以便配合術後康復訓練;

5.嚴重痙攣影響日常生活、護理和康復訓練。

尹靖宇介紹,典型的痙攣性腦癱主要表現為下肢廣泛痙攣,經過長期康復治療已很難改善,這類患者我們治療的建議是:先通過SPR手術緩解痙攣,降低雙下肢高肌張力,經過間期康復後,再根據患兒的康復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的區域性矯形手術,之後再進一步康復治療。這也高度符合目前國內腦癱治療界提出的腦癱手術康復一體化的治療模式。

專家簡介

尹靖宇

現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分會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兒童發育與康復分會委員。

擅長:1、腦性癱瘓、精神發育遲緩、孤獨症等腦功能發育障礙的綜合治療;2、用外科治療和肉毒素治療痙攣及骨與軟組織畸形,尤其擅長腦性癱瘓、兒麻後遺症、外傷後痙攣狀態、髖關節發育不良、足部畸形、O型腿、X型腿、斜頸、脊髓拴系綜合徵等各種先天性或後天性畸形的治療。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七年制本碩連讀臨床專業,師從中國著名腦癱專家徐林教授,長期從事兒童神經康復與矯形外科的研究和臨床診療,對腦性癱瘓等腦發育障礙類疾病、外傷後痙攣狀態及各種先天性或後天性畸形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兒童神經發育障礙的診斷和綜合治療、複雜病例的個性化階梯性手術治療,以及精準定位下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療法,共主持及參加各類矯形及脊柱手術3000餘臺,肉毒素治療近千例。

近5年主持省級科研課題2項,參與2項,發表論文十餘篇。

袁建華

畢業於湖南中醫藥大學,從事脊柱外科、腦癱科臨床工作多年,長期從事矯形外科的研究和臨床診療,對腦性癱瘓、外傷後痙攣狀態、足部畸形等各種先天性或後天性畸形的治療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精準定位下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療法治療肢體痙攣。對嬰幼兒發育落後的早期干預及小兒腦癱、精神發育遲緩的診療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參與省級科研課題1項。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11歲男孩還想和媽媽一起睡,爸爸要打人,兒子一句話讓老父親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