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代家庭中,多是“慈母嚴父”,母親主要負責照料日常生活,父親則是家庭規則的制訂者,對孩子的管教及懲罰手段也相對嚴格。

我曾跟幾個高中男孩交流過,有的說爸爸是“書本教育”——“稍有差池,就順手抓起一本書打人”;有的說爸爸是“腿腳教育”——“一言不合,時不時踹我一腳”……看似孩子們是在用“幽默”化解著成長中的痛苦,實際上,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太過嚴厲,對孩子成長很不利。

父親太嚴厲,孩子容易軟弱。在孩子心目中,父親是一座難以超越的大山。嚴父面前,孩子體會到的是自己的無助。這樣的孩子,難以建立起積極的自我認知,在學校很可能是被欺負的物件。以後走入社會也可能不敢與他人競爭,不願意探索更廣闊的外部世界。時下,抑鬱的孩子不斷增多。據調查,這些孩子普遍都有無助感。

父親太嚴厲,孩子更叛逆。另一種情況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發現自己原來擁有驚人的“力量”,這時他會反抗嚴厲的父親。父子(女)之間變成了一場力量角逐,兩敗俱傷,沒有贏家。我的一位朋友就堪稱嚴父,對兒子進行軍事化管理,孩子升入初中後,憤然離家出走。嚴父多伴隨著懲罰,懲罰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孩子會因為害怕懲罰而回避某些行為,或疲於應對父親的暴力教育,長大容易叛逆,甚至走入歧途。

心理學認為,父親代表著權威,孩子如果不能和父親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成年後可能過於懼怕權威,害怕觸碰和冒犯各種規則,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性格軟弱、循規蹈矩的人;或可能不尊重權威,總是試圖挑戰規則。這兩種情況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不利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親過於軟弱,沒有力量。孩子會覺得父親不能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從而感到失望。也怕自己會傷害到父親,從而收斂自己的力量,變得謹小慎微。

事實上,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是先有父母的愛和接納,在愛的基礎上再有管教。孩子會因為被愛而願意接受父母管教,不是因為懼怕而為之。有效管教是溫和而堅定的,嚴厲未必是好的教育。有的人成年後說,多虧當年父母打我,才有了今天的我。其實,這是“美化”自己的痛苦經歷,“合理化”自己的痛苦,是一種典型的心理安慰。嚴厲並不是好的教育,不應被粉飾。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教養孩子,精神滋養比物質滋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