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說話晚,一些家長會說,這是自然規律,只要家裡人多對孩子說說話就行,不會有什麼影響。

還有一部分家長就會特別緊張,想方設法想讓孩子開口。很多家長會選擇閱讀繪本,閱讀繪本不僅僅幫助孩子們認識常識,鍛鍊閱讀能力,還能幫助孩子們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除了繪本之外,家長還能做什麼來幫孩子訓練呢?

孩子說話晚可能會有這幾個影響因素

1、語言敏感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時長的語言敏感期。

2、遺傳:父母基因問題,父母本身開口說話就晚,孩子語言能力也不足。

3. 後天語言環境:孩子接觸到的社會環境不夠豐富,沒有獲得足夠的語言輸入。

4. 多語交雜:生長環境裡面有過多不同種類語言,方言加上多語種導致孩子接收不過來。

正如第一點所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語言敏感期,開口說話的時間點都各不相同。又如第四點,我們學習說話的時候,其實也是方言加上普通話夾雜著學習,所以即使孩子開口說話晚,但是這個並沒有什麼問題。

每個孩子學習語言都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

0到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接受的語言能力全部都儲存在大腦管理母語的區域,即布羅卡氏區。於是,即使孩子處於多語種的家庭環境下,孩子也能夠說出一口標準的語言,他們只需要接觸到就能學會,遠比我們死記硬背學習第二、第三語言快捷得多。

相反的,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足夠好的語言環境,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即使孩子們在多語種的環境下學會了語言,一旦沒有練習機會,這種語言能力也會慢慢退化。

很多從小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回國因為接觸到英語的機會越來越少,本來英語非常流利,後來越來越沒有優勢了。因此,我們要重視孩子後天應該有的語言環境,既然先天條件我們改變不了,在後天家長更應該重視起來。

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在教育中是一直被鼓勵的。有時候給孩子和家長一個獨處的機會,和孩子坐下來,平等的交流。

親子之間可以聊的內容很多,聊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他們的朋友等等,在這種輕鬆和諧的氛圍裡面,孩子會很容易放下心中的緊張感從而表達出內心的想法,同時家長也能趁這個機會培養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能力,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等。

在交流中,家長要注意去努力理解孩子們的想法,肯定他們的內容。孩子肯定會有幼稚的言行舉止,他們畢竟是幼小的、不成熟的,他們會隨著年歲的增長積累生活經驗和知識,觀念想法都是會隨之而改變的。堅持溝通,家長們會發現,親子之間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個語言表達能力。

邏輯表達能力的訓練

語言表達會比較考驗孩子的邏輯能力,對於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慢慢說,不著急”“想好了再說”,讓孩子理好自己邏輯表達的順序,不要慌張。

我們還可以透過親子之間的互動提問來幫助他們建立基礎邏輯。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小紅帽》的時候,可以問孩子“為什麼外婆的手變大了”的“為什麼”類問題,跟孩子做遊戲的時候可以問他們“我們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跟孩子介紹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從它的外觀形狀、顏色、上面像什麼、下面像什麼、有什麼功能等方面給孩子說明,同時鍛鍊孩子描述東西的邏輯能力。透過提問或者發出指令來給孩子進行最初的邏輯思維培養,孩子會慢慢知道順序和邏輯的概念。

編排故事並表演

家長給孩子講了無數兒童故事,但是從來沒有讓孩子嘗試過自己講故事,或者編故事表演。這個方式能夠讓孩子多方面得到發展,比如說孩子的想象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等。

家長可以先定下一個故事主角,然後定好時間,讓孩子想象主人公的經歷,一開始遇到了什麼,然後又會發生什麼。不需要給故事定什麼立意,也不需要有什麼高深道理。編故事沒有對錯,只要孩子敢想,那麼對於孩子就有幫助。。讓孩子給故事裡的角色定下演員,全家人一起和寶寶排練。這是屬於寶寶自己的故事,在排練中孩子的表達能力、排程管理能力得到訓練。將來,經過這種訓練的孩子在幼兒園裡也會成為小朋友之間的小領導。

指導孩子語言交際

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單純地說一句“做錯事要道歉,接受幫助要說謝謝”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做的是在生活著,在和孩子交流、跟他們玩遊戲的時候,身體力行地把這些美妙的語言用起來:“謝謝、再見、對不起、請、不客氣、沒關係。”不如在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在生活中,善用這些有魔力的語言,“請、謝謝、不客氣、再見”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寶頻繁發燒,我是如何百鍊成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