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寶寶們反覆發燒,每一個當媽的都有深切的痛的領悟,家有倆寶的我也不例外。
記得大寶十個月時第一次發燒,上來就39.5℃,我當時覺得天都要塌了,雖然老人都說小孩發燒很正常,但經驗的缺乏導致的那種擔心害怕還是讓人無法理智,反覆用藥,寶寶哭鬧,讓我從育兒書籍內得到的理論站不住腳,最後,看我那麼焦躁,醫生建議輸液,我內心掙扎了好久還是同意了,所以大寶第一次發燒以輸液結束。
第二次發燒時我就淡定了很多,所以沒著急去醫院,買了布洛芬吃,反覆了三天後退下來了,去醫院化驗血液一切正常。這讓我盲目的以為發燒很簡單,吃藥就可以,完全能自己處理,結果在三歲時第三次發燒犯了大錯。
大寶三歲時又發高燒,我諮詢了一個醫生同學,又描述了之前兩次發燒的狀況,他說大部分寶寶都可以不用輸液自己抗過去,一般就三天左右,所以根據他的建議買了藥,沒去醫院,但這次反覆的時間間隔有點短,5個小時左右,因為有點經驗心裡強大了許多,所以高燒後就退熱栓和布洛芬混懸液間隔使用,三天後也退了,我正得意時發現孩子無法站立了,他的腿可以動,抱著可以踢,也不疼,就是不站,兩條退縮起來腳死活不沾地,我當時魂都嚇丟了,總是聯想我一個小兒麻痺的同學。
到我們縣醫院去看,醫生說他是第二次見這種情況,不知道怎麼辦,建議去兒童醫院,馬不停蹄趕到兒童醫院,下午七點,兒科急診只看發燒的孩子,醫生建議明天早上看神內科,專家號已約到10天以後,多方聯絡終於找人加了一個大清早的號。
第二天早上,醫生看了孩子後只問了一句是不是發高燒了(縣上的醫生看孩子時問了一堆是不是磕了碰了的問題)然後去做檢查,一堆檢查做完下午一點了,有的結果第二天才出來,只好回去等,誰知第二天早起孩子好了,又活蹦亂跳的,取完結果去看醫生,他說沒大事了,專業的術語聽不懂,大概意思就是病毒感染引起高燒,然後病毒轉移了,到腿上,還說有的孩子病毒會轉移到心臟,就是心肌炎,驚出我一身冷汗。
大寶現在七歲,後來沒再發過高燒,偶爾低燒吃點感冒藥就好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老二來了,第一次發燒一歲,低燒一直不退,血液化驗是細菌感染,住院七天,醫生說可能是孩子愛吃手或玩具引起的,後來在這方面特別注意,兩歲半時有了第二次發燒,剛好是去年疫情其間,因為孩子精神狀態特別好,活蹦亂跳的,除了不好好吃飯,所以就沒去醫院,在家吃藥,也是反覆快三天後退了,然後一切正常。
之後的半年就跟來例假一樣,每個月都燒,隔30天左右,特別準時,而且一樣沒任何症狀,就乾燒,有時候快40℃了精神狀態還特別好,活蹦亂跳,有時候吃退燒藥能退下來,有時候退燒藥根本不起作用,吃完退到38℃又接著往上燒,去醫院就讓住院,每次都是血常規沒問題,但那個超敏c反應蛋白特別高,先給屁股打退燒針退燒,然後輸液五天左右,如此折騰快半年,有個大夫懷疑是血液病,去兒童醫院從頭到腳查了一遍,沒查出什麼,把我快折磨崩潰了。
去年8月14日,也是連續六個月每月發燒的第六次,我心一橫,耍了個大膽,堅持沒去醫院,同樣是三四個小時就反覆燒一次,一上來就直上39度多快40度,我就退熱栓和布洛芬混懸液交叉用,也跟大夫不停的電話溝通(因為經常發燒,醫生把這當典型病例,給我留了電話,讓隨時聯絡),大夫說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好,可以觀察3天,誰知第三天的晚上,不但沒退燒,而且藥用了一點作用不起,晚上11點,體溫上到40.5℃,跟醫生溝通後他讓我趕緊去醫院,但孩子依舊不哭不鬧,高高興興,想到每次去都是住院一星期輸液,我就狠了一下心,用家裡的整理箱放了一筐溫水,孩子坐進去水剛好到脖子,然後用毛巾不停的擦頭,就這樣泡了兩個多小時,凌晨一點多時,燒退了,中午12點又燒了一次,用了一個退熱栓半小時後就退了,然後就沒再燒了,次日去醫院看大夫,他說我太能抗了,膽子真大,之後建議吃一個月匹多莫德。
不知道是匹多莫德的功勞,還是我那次抗過去了,這半年再沒發過燒,身體素質也好,能吃能睡能玩,3歲8個月,18公斤,107公分。
根據倆寶發燒的戰鬥經驗,我覺得寶寶發燒的過程其實是考驗媽媽心裡素質的過程,但要把握住幾點原則:
38.5℃以上必須用退燒藥。
主要觀察孩子精神狀態,精神好可以在家用藥觀察,一般不會超過3天,如果狀態不好也馬上去醫院,我見過有的寶寶剛38℃就萎靡不振。
如果發燒伴隨咳嗽,嘔吐等其他症狀,必須馬上去醫院。
反覆發燒間隔時間短,體溫上升快也趕快去醫院。
願所有寶貝能健康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