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到了給孩子新增輔食的月齡,不少新手爸媽內心是慌的,因為沒有過多輔食新增的常識,生怕給孩子“吃錯了”。

就比如“吃鹽”這事兒,就困擾過不少家長,我自己也經歷過。

我家娃從小是爺爺奶奶幫忙帶,大約在八九個月時,有一次爺爺給娃煮麵,準備加鹽,正好被我看到,我就制止了,但我聽到爺爺嘟囔“不吃鹽孩子哪有力氣?不吃鹽孩子也不愛喝水啊”。

應該有不少家長也這樣認為吧!

但也有些家長特別謹慎,孩子都好幾歲了飯菜都還不加鹽。

之前在節目《新生日記2》中,有一段是 劉璇談兒子的飲食,因為兒子對很多食物過敏,所以她對4歲的兒子一直要求嚴格。

從小到大,不僅要每天所吃的食物都要記錄下來,而且 平時不能吃零食,4歲了飯菜裡仍然不能加鹽。

還因此上了熱搜,被網友們稱為“鐵血教育”網友們覺得沒必要這麼嚴苛。

​那到底孩子幾歲才能吃鹽呢?接下來就來說說輔食新增中“吃鹽”的知識。

到底孩子幾歲開始加鹽?其實早不行晚也不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指出“嬰幼兒輔食不需要額外新增鹽、糖及各種調味品,保持食物原味;1歲以後逐步嘗試淡口味的家庭食物”。

也就是說,1歲內的寶寶,做輔食時不建議額外加鹽,到1歲後逐漸嘗試新增,但也強調了是“淡口味”,並且給出了13-24個月寶寶每天吃鹽量在0-1.5克。

不過,有一點是需要說明白的:食鹽主要成分是鈉,輔食不額外加鹽≠孩子沒攝入鈉。

因為不管是 母乳還是配方奶,抑或是沒加鹽前寶寶吃的任何 食物,都含有鈉元素,而孩子透過吃奶、吃輔食,是可以滿足每天生長髮育對鈉的需求量的。

所以,並不存在很多老人們擔心的問題——不吃鹽孩子就沒力氣。

不建議家長過早給孩子新增食鹽,但新增的過晚也不行。

畢竟不同月齡的孩子,發育過程中每天對鈉的需求量不同,要及時合理的透過飲食保證每天鈉的攝入量。

如下圖所示,是 “中國居民膳食礦物質推薦攝入量或適宜攝入量表” 的一部分,從表中可以看到:

6-12個月的孩子,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是350毫克;

1-3歲的孩子,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是700毫克(相比1歲內翻了一倍);

4-6歲的孩子,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是900毫克(比3歲前又增加了200毫克);

7-10歲的孩子,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是1200毫克(比6歲前又增加了300毫克);

11-13歲的孩子,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是1400毫克(相比之前,又增加了200毫克);

14-17歲的孩子,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是1600毫克(又多了200毫克);

18歲以後,鈉的適宜攝入量是1500毫克。

因此,也不要太晚還孩子才加鹽,根據不同年齡段對鈉的需求量合理補充,才更利於孩子生長。

對鈉攝入量根本沒概念,一天孩子能吃幾勺鹽?‍

不少家長說,即使給出了上面這個圖示,也還是弄不明白,能加鹽後,到底每天給孩子吃多少鹽?

1克食鹽中含鈉400毫克,那麼:

1-3歲 孩子每天鈉需求量是700毫克,也就是1.75克食鹽;4-6歲 孩子每天攝入900毫克鈉,也就是2.25克食鹽。

而中國營養學會給的《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中,建議:

2-3歲孩子每天額外吃鹽<2克;4-6歲孩子每天額外吃鹽<3克。

也是和前面的適宜攝入量相符的。

那1克鹽又有多少呢?

差不多就是一角硬幣這麼大一堆,2-3歲的孩子每天的總鹽量不超過兩堆,4-6歲的孩子差不多也就兩小堆。

另外,還要考慮 食物中的“隱形鹽”,因為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鈉,尤其是鹹味道的食物。

加上這些隱藏的“鹽”,那每天給孩子額外新增的鹽就要更少。

家長們可以大致對比看下,自己每天給孩子吃的鹽是否超標,如果實在不好掌控,也可以買個廚房用的小稱,稱下1g鹽有多少,這樣會更精確些。

平時給孩子買的 各種零食,也最好看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如果添加了食鹽或是鈉含量高就不要買了。

擔心孩子輔食不加鹽沒味、不好吃,可以巧借食物本身味道!‍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的輔食,清湯寡水,看著就不好吃。

其實,對於新增輔食階段的孩子來說, 主要就是逐漸 嘗試除了母乳外的其他食物的不同味道,在品嚐過程中,孩子因為沒吃過其他“重口味”的食物,自然也會覺得這些輔食很好吃!

另外,在製作輔食時,雖然不新增鹽和調味品,但可以藉助一些食物來調味。

比如西紅柿的酸甜味兒、檸檬的酸味兒、蝦皮磨成粉後的鹽味兒等。

儘量 多讓孩子體驗食物的天然味道,並不是各種調味料調出來的“重口味”食物,這樣也不利於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更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白白胖胖”也有錯?別再瘋狂進補了,否則後果有點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