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世間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看不見我。”把這句話演繹的最淋漓盡致的關係莫過於親子關係。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可是愛他人是需要能力的。愛的前提是能看見對方。很多父母沒有能力看見,很難真的愛孩子。

孩子成年後能否忠於自己的內心,不和自己較勁,坦然地順暢地去和環境相處,取決於他在童年是否被環境用同樣方式對待過。

01

我們,真的像一個超級全能自戀者

32歲那年,我迎來了與我分享心跳的生死之交。

小小的人兒,從只會用哭聲表達,到咿呀學語,從整日掛在懷裡,到蹣跚走路,整個家庭的照顧者們都偏執地把這個小小的生命,定位在只有成年人才知道他的需求,而他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

選玩具時,媽媽兩眼放光地選著鍛鍊大腦和培養專注力的樂高,看不見身後小人兒指頭用力的指著門口玩具架上迎風飄揚的五彩氣球。

選繪本時,爸爸研究哪個國家的作者是幼兒心理學家,得過什麼國際獎項,繪本有什麼深刻的道理,聽不見身旁小人兒哭著要彩筆想塗鴉。

我們,真的像一個超級全能自戀者。

善於用各種理由,甚至不惜動用感情威脅,來說服孩子否定自己的想法,全然接受成年人以為你好而做出的種種選擇。

小人兒在學會自主用餐後,每次吃的只要少了點,沒達到大人內心孩子應該吃多少的標準,爺爺定會拿著飯,追在孩子身後,苦口婆心的勸著:寶兒,再吃點,肯定著急玩兒,都沒吃飽。”

結果不是把孩子喂到吐,就是孩子氣的直喊:“太煩了,都說了我不吃了!”

隨後就是爸爸大聲的呵斥:“喊什麼喊,對爺爺這麼沒禮貌,你再喊一個試試?!”

孩子又氣又委屈的大哭,家長因為批評或護著孩子,分為兩個陣營,也爭論不休。

兩敗俱傷,沒有一個贏家,都吃出了胃病。

清晰的邊界感,用不帶任何批判性情緒的語言武器去守護,直接把爺爺滿肚子的草稿生生憋了回去。爺爺尷尬的乾笑兩聲,自言自語道:真的是長大了。

是啊,他是個獨立的,完整的智慧體。

幼小的生命,也有真切的感受和對決定權的堅持。

有禮貌的拒絕,是最高階的智慧,不否定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他強大的邊界感,與生俱來,無需刻意習得,便可熠熠生輝。

02

孩子生來就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動力

其實,你只要去觀察,會發現即將邁進4歲年齡段的寶寶,思辨能力漸漸顯現。

小時候,寶寶不愛喝水。能聽懂話之後,爺爺奶奶每天為了勸說寶寶喝水,就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捧高踩低的策略,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後患無窮。

我家的小朋友天生膚色白,面板細嫩,每次在外面同小夥伴們玩耍,免不了別的家長一個勁兒的誇:看人家多白淨啊,長得多好看啊。

小朋友聽了,高高揚起小脖子,爺爺奶奶又重複性灌輸思想:看,長得白多招人喜歡啊,要想長得白就要多喝水。

大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事情愈發的向不受控制的方向發展。

有一天,小朋友同小區一個同齡孩子玩耍,小夥伴的媽媽讓小夥伴喝水,小夥伴不喝,小朋友就脫口而出:不喝水,就長得黑,沒人喜歡你。

巧的是,這個孩子天生面板就屬於小麥色,這跟喝不喝水沒啥太大關係。小夥伴氣的哇哇哭,被媽媽抱著回了家。

小朋友神情複雜的看著爺爺奶奶,一臉的正義凜然又有點手足無措。

後來經歷過很多次類似的經驗,小朋友有一天很認真的跟奶奶說:奶奶,不喝水的孩子就黑嗎?喝了水的孩子就很白嗎?奶奶一時間也不知如何回答。

直到一天,小朋友讀了一個繪本,觸類旁通的終於恍然大悟:媽媽,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都很美,對嗎?

我驚的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喜的是孩子在平凡生活的點滴間,能提煉出真諦。

這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個世界,因為不同,所以才精彩。

教育也從來不是在流水線上生產同一批次,同一型號,一模一樣的孩子。

膚色的黑與白,眼睛的大與小,個子的高與低,都是平等的,都該得到尊敬和讚美。

孩子的閱歷肯定不如家長來的廣,但他們生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動力卻是被馴化了的大人的千千萬萬倍。

03

孩子懂得忠於自己的感受,而我們呢?

很多孩子,他有堆成小山的繪本。

每一冊,他會要求大人一遍遍的反覆讀給他聽。

大人沒當回事的寓言童話,悄悄在他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靜靜的等著發芽。

小區旁的公園裡,陽光明媚。

一個活潑的小姐姐吵著要自動販賣機裡的果汁,她的爸爸拗不過,線上買了一瓶,小姐姐捧在懷裡,跑到小朋友面前,揚起小脖子顯擺的說:看,我有果汁咯。

小朋友瞪著眼睛,愣在原地,沒說話。小姐姐連蹦帶跳的走遠了。

爺爺奶奶察覺到小朋友間微妙的情緒變化,一是怕孫子吵著也要果汁,二是想平衡小朋友的心裡落差,趕忙說:

“那個果汁,一點都不好喝,過期了,喝了會拉肚子,我們才不稀罕呢。”

這情景好熟悉,像極了我小時候得不到自己心愛的玩具時,父母灌輸給我的思想。

本能告訴我,這種處理問題的思維,看似解決了當時的情緒,但從長遠來看,會讓孩子忽略,壓抑甚至否定自己真實的感受,讓意識失去和身體的連結,失去最珍貴的感受力。

剛想上去糾正這種說法,小朋友卻很認真的跟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喝過那個果汁嗎?沒喝過咋知道不好喝,會拉肚子呢?

爺爺奶奶被問住了,很顯然他們年輕時教育孩子的那一套,在這代孩子身上已經失效了。

我拉過小朋友,認真的問他:寶貝,你特別想喝果汁嗎?想的話,媽媽給你買。

小朋友眨眨眼睛,想了一會兒,說:“我不想喝果汁,我就想玩兒那個機器。”

我終於心安,這是個肯定自己感受,不被外界牽著走,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孩子。

趕緊帶他過去,抱起他,讓他看整個購買的流程,他美滋滋的跑開了。

臨睡前,是我和小朋友的談心時間。

小小的人靠著我說:“媽媽,我覺得爺爺奶奶今天像狐狸。”

我一臉懵的問他:“為啥啊?”

小朋友說:“就是書裡面那個狐狸啊,吃不到葡萄,說葡萄不好吃的那個……”

我哭笑不得的問他:“那你是小狐狸嗎?”

小朋友把腦袋搖成撥浪鼓,嘀嘀咕咕的說:“不要當狐狸,騙自己”

眼眶忽的變得溫熱,作為一個活了30多年的成年人, 我竟對這個不足4歲的孩子,生了欣賞和羨慕的情緒。

他忠於自己的感受,明白到底要什麼,且勇敢又真實的表達;

而我,我們,隱藏感受,隱晦的、彎彎繞繞的帶著顧慮的去行動。

該接受教育的,到底是孩子,還是我們?

04

他們是自帶智慧、獨立的生命體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與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紀伯倫

作為養育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提供穩定的成長環境,關懷和照顧,卻沒有權利去否定孩子真實的想法,不尊重甚至亂給孩子下定義。

他是獨立的生命體,自帶智慧和力量。

我們能做的只是引導,甚至只是努力帶他去看更廣闊的世界,把體驗、感受、收穫和創造的自由還給他。

而不是成為在幼時剪斷他的翅膀,在該起航的年紀又怪他不會飛翔的父母。

請相信,我們的孩子,生來強大。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貝的心聲:爸爸媽媽,我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