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氣,陰晴不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打雷下雨了。如何和叛逆寶寶溝通呢?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就像跳雙人舞,總有一個人佔主導,媽媽們只要掌握節奏,抓住主導地位,和孩子巧妙地進行溝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下面幾個原則,和叛逆孩子無障礙溝通吧!
1.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評價
做家長的不要過於嚴厲,一旦孩子叛逆就給孩子扣上“不聽話”的 帽子,甚至對孩子“上綱上線”。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少用這樣的話語,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多點理解多點包容
叛逆期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過程,換位思考一下,當爹當媽的自己以前也有過青春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處於叛逆期也是可以理解的。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寬容,這樣有利於孩子情緒沉澱,減少不必要的言語衝撞。
3.在溝通中多觀察
溝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為孩子爸媽而焦急擔憂的角色裡溝通多少會偏離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觀察下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什麼問題,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問題,從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溝通。
4.堅持試驗、不斷溝通
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往往都是父母佔主要地位,孩子則是聽話的一方。孩子長大後,父母就要採取雙向溝通的試驗,把角色轉換過來,當孩子的傾聽者,聽聽孩子心裡的想法,包括對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從不斷的溝通中總會發現有效的解決方法。
5.交換角色,同理心
與人相處,有一顆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對方的難處,自然就不會有怨恨的態度,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溝通中關係自然就比較融洽。
6.順勢方法化解孩子情緒
這是一種心理學方法。當孩子對父母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時,他會故意做一些事情來氣父母,目的是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使親子關係陷入僵局。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為,平靜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緒,孩子就會感覺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從而轉變態度,達到與父母溝通。
7.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
批評孩子就事論事,不算舊賬,不對孩子發出過多的指令。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8.找孩子信服的人來開導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有樂於傾訴的物件。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無法很好地和父母溝通,那麼可以換個方式,找孩子信任的人與他溝通。這樣所取得的效果可能比強迫孩子與家長溝通更好。(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