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改善體質的最佳時刻,也是女性一生中獨享的調理時機。要依照媽媽身體恢復狀況採用科學飲食、正確的休養和生活方式,在產後有層次的、階段性的調養。
要訣一∶ 階段性食補。新媽媽消化吸收還不順暢,攝食過多的養分反而造成"虛不受補"——產後肥胖或產後更虛弱,所以產後飲食需要四階段規劃,才能循序漸進順利復原。
第一階段(產後第一週)∶代謝排毒,活血化瘀。
特別推薦∶麻油豬肝湯、四神豬肝粥、冬菇鳳爪肉骨湯、竹蓀蓮子豬心湯。
建議菜品∶木耳豬心湯、枸杞鮮魚湯、猴頭菇肉片湯、月內豬心湯、乾貝鮮魚湯、蹄筋腱肉湯、雙菇豬心湯、山藥魚丸湯、香菇鮮魚湯、美妍排骨湯、素燉品。
第二階段(產後第二週)∶調理脾胃,收縮內臟和骨盆腔。
特別推薦∶菇仲腰花湯、黑木耳腰花湯、蓮藕排骨湯、四神肚片湯。
建議菜品∶銀耳蓮子肚片湯、山藥排骨湯、竹蓀蓮子豬心湯、栗子豬尾湯、栗子豬心湯、香菇魚丸湯、陳皮山藥牛肉湯、十全燉魚湯、素燉品。
第三階段(產後第三週)∶滋養泌乳,補中益氣。特別推薦∶麻油雞湯、四物雞湯、木耳燉魚湯、清燉牛肉湯。
建議萊品∶猴頭菇肚片湯、竹蓀蓮子燉雞湯、海帶目魚丸湯、栗子豬心湯、十全燉雞湯、玉米排骨湯、雙菇肚片湯、十全燉魚湯、素燉品。
第四階段(產後第四周)∶ 鞏固乳汁,調整體質。特別推薦∶ 花生豬腳湯、竹蓀紅棗雞湯、枸杞鮮魚湯、栗子香菇雞湯。
建議菜品∶十全羊肉湯、紅棗桂圓雞湯、黃豆豬腳湯、山藥紅蘿蔔排骨湯、菇仲紅豆雞湯、栗子香菇豬蹄湯、鳳爪腱肉鵪鶉蛋湯、膳食雙補鴨湯、素燉品。
遵循產後四階段飲食原則,每日搭配新鮮食材,即可烹飪出適合每日調理的科學月子餐,但要注意,要根據個人體質特點進行搭配,才會取得最佳效果。
要訣二∶產後溫和熱補。產後容易掉髮,孕期便秘會延續到產後, 孕斑黑斑揮之不去,而新媽媽的首要任務就是餵奶,以百分百黑芝麻低溫烘焙而成的黑麻油搭配老薑燉煮餐點,可以暖化子宮、活化內臟,起到溫和熱補的效應,預防並改善症狀, 並補充各種所需的營養素。
要訣三∶ 以去除酒精的米酒精華燉煮月子餐。傳統習俗多使用米酒、酒釀(醪糟)煮月子餐,但酒精成分會延緩產婦傷口癒合,使泌乳量減少,也會造成寶寶嗜睡、傷口發育不良,甚至動作發展遲緩等現象,非常不適合產後食用。而單胞胎孕媽媽會造成身體多出30%的水分滯留,這種生理性水腫會在產後代謝排出,建議飲用水不要—次喝太多,以免增加腎臟負擔。完全去除酒精的米酒精華可以直接使用於月子餐的煲湯、煮粥、煮飯,避免了酒精帶來的傷害,又可幫助媽媽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身體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