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鬼馬精靈,稍微不注意家長就會被懟得啞口無言。成長時期,怎麼會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在《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班主任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們長大以後就會發現,現在是最好的時光。
可是在成長道路上,又有人能知道,原來父母的叮囑,老師的責備都是一種幸福。
一、寶媽批評孩子練琴沒練好,被孩子回懟:有本事你來知乎上有一個育兒問題有兩百多萬人關注,寶媽吐槽自己批評孩子練鋼琴沒練好,八歲的孩子居然回懟:有本事你來!
結果媽媽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畢竟自己也不會彈鋼琴啊,但是自己不會就不能教育孩子了嗎?那以後孩子所學的東西,家長都需要學一遍嗎?顯然不科學啊!
這樣一想似乎孩子問的也有點道理,為什麼你不會還要監督我?事實上這個問題換一個角度,家長就有很好地回答了。
“就是因為媽媽不會,所以你要學會啊,才可以教我!”
硬碰硬的交流,只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為難。父母如果適當地示弱,讓孩子處於一個保護者的角色,用自己的能力保護家長,可能他們會生出更多的責任感。
二、事事包辦的父母,養不出成熟的孩子有一次帶著孩子去閨蜜家玩,她家兒子四歲多了,長得特別可愛。一進房門就發現小朋友給我們拿拖鞋,還讓我們坐在沙發上,非常的乖巧。
閨蜜在做飯的時候,總是會說:兒子,這個菜媽媽好像摘不完,你能幫忙啊?
過一會兒又會說:兒子,咱家鹽袋子在哪裡?可以幫媽媽找找嗎?
再過一會又有問題了:兒子,地上好像有垃圾了,媽媽正在炒菜騰不出手,你可以幫忙撿一下嗎?
看著忙前忙後的小孩子,我十分不解問她為什麼總是吩咐孩子?他這麼小能知道什麼啊?
閨蜜解釋孩子從小就要培養責任感啊,我什麼事都做完了,他就會變得沒有主見,讓他產生保護媽媽的感覺,就會慢慢學著自己做家務了。
父母的示弱,也許能換來孩子的成長。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12歲以後父母要學會示弱。因為12歲以後父母再想用強勢壓制孩子,其實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電競主持人朱婕在一檔節目中坦言,每次上學媽媽都會給她準備七雙襪子和內褲,就是為了不讓她洗衣服。成年以後她依舊習慣依賴媽媽,甚至玩手機時間、工作時間都會和媽媽商量。
快三十歲的人,朱婕依舊不會做家務,沒什麼自理能力。因為父母事事包辦,她也享受其中,沒有脫離父母的想法。
三、面對孩子,家長不必太強勢,示弱才是硬道理很多家長總覺得對孩子強勢一點,孩子才能更加聽話,在一聲聲怒吼中,企圖讓孩子屈服,有時甚至不惜動用武力,顯示自己“家長的權威”。
可是孩子在逐漸成長中,內心會對強勢的父母更厭煩,到了12歲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家中的叛逆小天才!那個時候家中的教育法則,就成了火藥引子,稍不注意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場爭吵。
偶爾對孩子示弱,會讓孩子自主思考:媽媽也不會做這道題,要不然我們一起想想辦法吧?
引導孩子主動完成任務,比父母逼迫孩子學習更有效果。
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孩子做完以後多誇獎孩子鼓勵孩子,他們成長的過程就是逐漸脫離父母庇護的過程,你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人生的路太長,讓孩子自己去闖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