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家庭關係當中,經常出現成員與成員之間地位和話語權不對等的情況,真正能夠做到公平的家庭少之又少。就比如有不少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認為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話,這最終將導致什麼呢?

案例分析:

劉玲家的二胎準備上小學,大兒子也已經讀初中了。劉玲發現,生了二胎以後完全沒有時間管自己的大兒子,而且孩子爸爸工作又忙,完全沒時間顧孩子。

劉玲生二胎後不得不當起了全職媽媽,可哪怕是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她還是發現自己力不從心。就拿即將升高中的大兒子來說,每天催孩子寫作業就要催個半天,而且孩子還老是頂嘴。

因為長時間把精力放在小兒子身上,劉玲發現自己跟大兒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也越來越難溝通了。

劉玲後來仔細想想也發現,自己太過於強求自己的大兒子了,當自己忙於照顧弟弟時,忽略了哥哥的感受,這才導致了親子關係的疏離。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劉玲能夠怎麼做呢?

親子關係疏遠,不妨試試用“使用者思維”交流

遇到了像案例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因為做父母的陷入了一種思維定式,總是用自己的立場和要求來束縛孩子的發展和行動,才會讓孩子倍感壓力,從而疏遠父母。

在育兒當中,運用“使用者思維”就意味著家長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問題,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想法是什麼,這樣才能夠達到有效溝通,建立和諧親子關係。

使用“使用者思維”跟孩子交流有什麼好處?

首先,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在親子交流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跟父母是平等的,這樣孩子才會在潛意識裡願意跟家長吐露需求,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強制或是否定,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從而不願意跟父母溝通。

其次,交流更有效率

建立起“使用者思維”之後,意味著家長們學會了放下了與孩子之間的衝突,試著走到孩子的身邊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這對於溝通來說就等於前進了一大步。免去了爭吵和衝突,親子交流將更加有效率。

最後,幫助孩子建立與父母的信任

親子關係之中,信任感最為重要,因為這決定著孩子下一次是否還會願意傾聽父母,或是與父母交流。這就相當於提高“使用者黏性”,如果產品、品牌能夠讓客戶信服,該公司就能夠與其使用者之間建立起長久的信任。

“使用者思維”是對定向思維的一種打破,它反對傳統的家長單方面地對孩子進行要求和輸出,而是通過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從而建立其平等且和諧的合作關係。

在使用“使用者思維”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注意語氣和措辭

當家長決定使用使用者思維解決與孩子的問題時,意味著家長應該暫時放下權威,給孩子一個充滿安全感的交流環境,這是親子溝通最基本的保障,家長應該態度溫和一些,不要給孩子帶來壓力感。

第二:從孩子的生活細節中瞭解孩子

有時候當親子之間已經形成隔閡時,孩子或許不願意跟父母訴說自己的興趣喜好,但是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生活細節中多瞭解孩子的需求,例如孩子為什麼喜歡追星、為什麼喜歡看電影等等,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喜好才有助於深入的溝通。

第三:不要被情緒衝昏頭腦

在親子交流過程中雙方很容易因為情緒問題而導致話題中斷,身為家長應該掌握好談話的主導權,儘量將談話的引入解決問題這一方向,而不是被情緒給阻礙了思考,最終導致談話的失敗。

結語:

親子關係的疏遠與教育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如果雙方的關係持續惡化,家長就應該開始反思是否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而此時,“使用者思維”的使用應該被納入眾多家長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這一方法在瞭解孩子需求的同時,還能夠讓家長養成跟孩子平等交流的習慣,只有這樣親子關係才能長久和諧。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培養孩子要遵循客觀規律,揠苗助長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