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剛出生的兒童就像白紙,雖然有了自由行動的能力,但意識卻始終保持混沌,無法分辨是非善惡,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

心理學家布魯德斯指出,兒童的心理發展會受到父母行為、態度的影響,其中母親的性格常常會對兒童的心理與性格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母親言傳身教的方式,往往奠定了孩子未來發展的趨勢。

對於兒童來說,他們正處於人生髮展階段的早期,對於外界的認知判斷,常常需要依靠他人的教導與指引。此時的他們十分弱小,無法獨立完成許多活動,因此常常會對照顧撫養自己的人表現出依賴。也正是因為處於幼兒時期,他們更容易與養育自己的母親出現更加緊密的連線。

模仿

而且就一般情況來說,這個階段的母親通常會更加溫柔地對待孩子,與孩子接觸時間也更長,更易於建立親密的關係。正如許多生物都會對睜開眼睛後看到的第一個活物產生別樣的感情,將他們當成自己的母親,並學習、模仿他們的行為。

但是孩子總會有長大的一天,人不能總靠複製父母的言行生活,因此許多人在長大成人需要離家獨自打拼時,會出現嚴重的焦慮情況。在遠離家庭,獨自面對陌生人時,許多人都會感到恐慌不安,但是他們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如果母親從小對孩子的要求較為嚴格,這樣的孩子在分離時便會表現得十分焦慮不安,他們可能會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哭泣,緩解自己心中的壓力

如果母親在兒時給了孩子許多安全感,時刻照顧到他們的情緒,孩子在長大時便能很容易擺脫這種焦慮,即使獨自在外他們也會感到安心自然。

同時母親的言行,也會影響到兒童對事情做出的決斷,這些原則常常會影響到兒童一生的發展軌跡。

例如,家庭生活幸福、溫暖的孩子,母親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堅定的後盾,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能夠快速適應各種環境,也可以十分鎮定地與他人交往,往往更容易獲得領導和他人的青睞,走向成功。

但是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疼愛,甚至發展到了溺愛的程度。他們在兒童的幼年時期沒有起到良好的疏導教育作用,只知道一昧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這樣的孩子很少遭遇挫折,也不明白及時剋制、放棄自己慾望的道理。在面對未來的挫折時,常常會感到迷茫。

當他們的能力與自己的需求不符時,他們常常會感到一蹶不振,無法正確地面對接下來的生活。有些人甚至沒有基本的自理能力,無法獨立在外生活打拼。

這樣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想要自己解決,而會四處求助他人。他們從來都不會主動嘗試,探究自己是否能夠獨自解決這個困難。

遠離父母后,他們常常會將身邊的同事或朋友當成依賴的物件,哪怕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小事,他們也會求助於別人。這種行為有時會引起身邊人的反感與不快,影響他們交友與工作發展。

而有些母親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厲,他們常常掌管著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限制了孩子對自己生活的正常支配能力。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會變得急於想要反抗父母,可能剛剛發育到青春期,他們便會有極為強烈的叛逆行為。在長大之後他們也會迅速地搬離家鄉,跑到更加遙遠的城市定居。

還有一類孩子從小跟著祖父母長大,他們對祖父母有感情,卻沒有大家認知中的那麼深刻。他們也會思念自己的父母,但更能夠享受獨處的時間。

即使需要與父母長期分別,他們也不會感到孤獨或困難,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獨立,有著較強的學習和工作能力,但是因為長期缺失親情,他們變得不善於交際,不容易交到知心的朋友,常常和他人保持著較為疏遠的關係。

除了這些,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表現,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婚姻觀念。

如果母親的家庭地位較為低下,常常低三下氣的順應家中的其他人,孩子便會認為婚姻中男人應該成為家庭的主導,並將這種扭曲的不平等關係帶到自己的家庭中。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處方式,也會成為孩子在日後遇到夫妻問題時,最先想到的解決方法。

文 | 霍妮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輸不起,再聰明也沒用,3大引導法,讓孩子玻璃心變鑽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