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2%新生寶寶有頭顱血腫,需要把血抽出來嗎?

寶寶在7個月至2歲時,開始翻身以及四肢功能逐步成熟,但是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導致摔傷頭部,從而導致頭皮血腫,也就是家長們俗稱的“頭上起了個大包”。

此外,新生兒血腫是指新生兒頭顱骨膜下血腫,新生兒頭皮血腫的形成是與分娩密切相關。其實頭皮血腫是新生兒及嬰兒的常見疾病。

許加軍教授有話說

下面許加軍教授

線上給朋友們科普一下

頭皮血腫的一些醫學知識

什麼是頭皮血腫?

頭顱血腫是頭部骨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聚集在骨膜下導致的。那啥是骨膜呢?就是顱骨外面那一層膜,如下圖所示:

因為每塊骨頭都有自己的骨膜,所以,這種出血會侷限在各自的骨骼處,不會越過顱縫,顱縫是顱骨之間的連線處,如下圖所示,並且真實圖片能看到孩子頭頂兩側有兩個頭顱血腫,中間顱縫處沒有連線在一起。

血管破裂多是因為分娩時產道擠壓、使用產鉗或者胎頭吸引時導致的,容易發生在頂骨處,頭顱血腫佔所有分娩的1%-2%,國內資料在2.5%-2.8%。因為是出血,所以用手摸起來有波動感,就是能摸到水樣的感覺,因為是侷限性的積血,所以有囊樣感。大部分頭顱血腫都是逐漸減小,在數週-數月消失。

但是有些血腫時間久了會出現鈣化(calcification of the hematoma)或者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cephalohematoma),這時摸著就沒有波動感了,就是硬硬的,骨頭的感覺了。

常見的表現形式和處理辦法

01皮下血腫

皮下血腫一般出現的原因是直接暴力導致的軟組織挫傷皮下小血管破裂出血,因這一層的結構比較緻密,所以出血範圍較小、較侷限。對於皮下血腫的處理首先排除顱內出血等比較危急的情況後一般區域性冷敷處理即可,常常不需要手術處理血腫。

02帽狀腱膜下血腫

帽狀膜膜下血腫因有小動脈損傷, 且這一層下的組織結構疏鬆, 因此不斷增大的血腫容易進一步擴大,一般比皮下血腫大。血腫以頂部多見,枕部、顳部及額部少,帽狀腱膜下血腫發生率次於皮下血腫,不同的時期處理方法不同,具體處理方法見後。

03骨膜下血腫

在生產過程中因用胎頭負壓吸引或產鉗助產易造成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顱骨骨膜下血腫。骨膜下血腫吸收較慢且容易骨化並且極易導致血腫量增加。由於新生兒凝血功能特點及骨母細胞活躍的特點,血腫常形成增生性骨化組織,骨膜下血腫骨化形成後,吸收困難,不但影響了外觀也極易影響到顱骨發育。

新生兒頭皮血腫在臨床上常常是骨膜下血腫。如不及時處理,部分骨膜下血腫患兒失去最佳治療時期。可能導致原本簡單的處理方法變得更加複雜。因此,當寶寶們萬一有了頭皮血腫最好就醫後決定是否治療。

頭顱血腫需要用針把血抽出來嗎?

這個目前比較統一的觀點是不需要的,不論其大小。因為,血腫幾乎都能自行消退,沒有什麼影響。

可能也會有人問,不是可能會導致鈣化或者骨化嗎?為啥不先把血抽出來,避免這個問題出現呢?但是用針抽血的過程,可能導致感染問題。而出現鈣化或者骨化的,畢竟在極少數,即使形成了鈣化,還會逐漸的消退。

小的骨化也不會導致頭顱畸形,大的骨化,最常見的問題也是頭顱畸形的美觀問題,很少有功能上影響。所以,現在首選的治療還是保守觀察治療,等其自行吸收。

那如果真的已經形成了上面的那種畸形了,不就晚了嗎?不晚啊,這時在手術治療,把骨頭取出來就行了,效果很好的,如下圖所示,已經完全看不出了。

所以,總結一下,目前的推薦是:不抽血,如果真的出現了骨化,影響美觀或功能,再手術治療。

但不管怎樣,家長們需要正確認識頭皮血腫,寶寶出生後或成長中一旦出現了頭皮血腫,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恰當的處理頭皮血腫,是降低新生兒頭皮血腫併發症和縮短病程的關鍵所在。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媽日記之☞從容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