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心理案例庫-81)
丁寶在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校要求使用鋼筆書寫。有兩次我發現她筆袋裡裝著我沒見過的鋼筆。
我就問她:這支鋼筆不是我們買的吧?
她回答:我的鋼筆沒有水了,同學借我的。
剛開始我也沒說什麼,觀察兩天發現一個規律:那些不屬於她的都是裝飾比較花哨(比如卡通筆帽)的鋼筆。
我就跟她說:如果你喜歡這種卡通的鋼筆,媽媽給你買兩支吧,以後如果還有喜歡的,要跟媽媽說,不能隨便拿別的小朋友的。
在那之後就很少發現孩子筆袋裡出現其他同學的筆了。
我其實並不懷疑丁寶說謊,也不懷疑這些鋼筆是她未經同學同意悄悄拿的,但是我從她掩飾這些鋼筆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
首先,我有些“實用主義”,拒絕給她買一些華而不實的文具;
其次,因為不能獲得感,丁寶很羨慕別的同學的那些花哨的文具。
因為得不到、不被允許而喜歡,可能會產生“執念”:好想擁有它啊,我可不可以悄悄拿一下?如果不能,我也不喜歡別人擁有它。
雖然我因為害怕損害丁寶的“面子”沒有繼續探究鋼筆的來歷,但是我清楚地記得我小時候有過這樣的執念。
我讀五年級的時候,開始流行小霸王學習機,我特別希望我爸媽可以給我買一臺,經過我幾天的思想鬥爭之後,向爸媽開口提出了我的要求,結果當然是被拒絕的,理由是影響學習。
之後我就每天緊盯著那些有學習機的同學,特別希望他們因為玩遊戲學習就一落千丈,還經常腦補他們因為打遊戲捱打的情形以求慰藉。
其實這就是我因為得不到的執念:最好大家都別有,有的人也會深受其害。
這種“執念”在兒童、青少年心裡還是有一定分量的存在,其實在很多成年人心中也一樣存在,只不過成年人會忽略而已。
今天案例的媽媽也發現了孩子的“矛頭”,有些手足無措:
辛老師,我家男娃,今年10歲,四年級。
前兩天發現他學習桌上有一個獎盃,我問他:哪來的,是得獎了嗎?娃說:我同桌得的,我拿回來放兩天。
我特別生氣,跟他吼了起來:不經過你同學同意就拿人家東西!而且還是人家的獎盃!
孩子哭著說:我就是很喜歡嘛,我看兩天就還回去!
我看著他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解決問題之前,一定要知道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
從媽媽角度:心理期待的是孩子得獎,可現實卻是對孩子未經同意“拿來”的憤怒;
從孩子角度:我很喜歡這個獎盃,我也想擁有它,為什麼我不能擁有?
看似常見的場景,卻蘊藏著必然的衝突:
1. 媽媽因為憤怒就沒有了洞察孩子內心的力量人擁有的能量在一定時間內是固定的,如果你在那一刻鐘產生了無法剋制的憤怒情緒,或者失望的情緒等,你就沒有足夠能量去用於思考:
思考孩子突然為什麼就讓你這麼意外?是孩子的問題嗎?
更重要的是我們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忽略了什麼?
所謂反求諸己在這個時刻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2. 孩子因為“愛而不得”感到委屈和無助孩子只是因為喜歡獎盃這個物品嗎?獎盃可能還有更深刻的意義—榮譽。
對獎盃的喜歡和羨慕,都是因為自己不能擁有—愛而不得。
愛而不得是人最深的執念,因為得不到而感到委屈,因為想擁有卻不知道怎麼辦而無助。
這位媽媽儘管不知道怎麼辦,但她仍然保持著敏銳和剋制,並沒有情緒失控地把孩子定義成“偷”,也沒有強制性地要求孩子馬上把獎盃還回去。而且她也非常明智地尋求幫助,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和發掘。
那麼,當我們碰到這樣的情況時,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
1.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恢復理智還是那句話:先處理自己,再影響他人。
如果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總是處在或者容易處在情緒爆發的狀態,這樣看來,最需要成長的可能更是成年人自己。
當情緒不再掌控我們,我們就有足夠的能量用來思考,就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他人,接受不同的思想。
(如果你總是受情緒所累,建議你儘早做心理諮詢。)
2. 孩子成長過程中表現的各種矛盾都是正常的孩子在嬰兒時期,會有一個大矛盾:
一方面,在完全自戀狀態,覺得自己的一切需求都可以被全能的媽媽完全滿足;
另一方面,早期的嬰兒又是徹底無助的,如果沒有撫養者的幫助,他們無法做任何事。
而且,在嬰兒長大的過程中,這樣的矛盾仍然存在,儘管隨著個人能力在成長,自戀和無助都在降低;但是,高度自戀和徹底無助時候仍然存在。
這個案例中的男孩就是自戀和無助的矛盾:我可以“拿”一下同桌的獎盃,我可以“隨時”還回去而不被知道;我也很想要,卻不知道怎麼可以得到這樣的獎盃和榮譽。
3. 在成長的每一個節點上給予幫助,讓孩子更有力量因為成長中的矛盾存在,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孩子們發展自己的力量,增加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掌控感。
當他可以基本實現那些需求,成功的體驗會讓他更有自信,發展正常的自戀;
得到有效幫助的體驗也為他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尋找幫助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總之,積極地體驗會讓孩子自然地減少那些“不正常”的行為;畢竟,誰都願意被誇獎、被支援,而不願意捱罵和捱打。
這位案例的男孩,在媽媽的鼓勵下說出了喜歡獎盃的原因:獎盃是他最喜歡的英語老師發給同桌的學習獎勵,讓他很羨慕,他很希望自己也可以得一個這樣的獎盃;當然,在媽媽的正確引導下,他決定這個學期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爭取獎盃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