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傳統的親子關係當中,父母總是強勢的那一方,而孩子們總是扮演著被動接受的角色,就好比家長們給孩子安排日常生活、給予豐富的物質,表面上孩子看似愉快接受了,但這真的是孩子內心想要的嗎?

案例分析:

倪倪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一個人不僅要上班工作,還要獨自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倪倪因為從小跟媽媽相依為命,一直很懂事,不管媽媽做什麼倪倪總是為媽媽著想。

媽媽為了把倪倪培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給倪倪報了不少課外補習班,可倪倪自己卻並非對所有課程都感興趣,於是希望媽媽少報一點班。

媽媽這時感到很不解:“寶貝,媽媽這都是為你好啊,我辛苦一點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以後能成功啊!”

可實際上,倪倪只是在家庭並不富裕的情況下,讓媽媽少花一點錢,而自己多努力一些把報上的課程學好而已。

像這樣的家庭並不在少數,孩子們為了父母著想,幹什麼都只是希望父母開心,而父母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幫孩子全方位操辦日常,完全不給孩子自由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我們稱為“假性互惠”。

親子溝通中,一定要警惕“假性互惠”

什麼是假性互惠呢?實際上就是雙方在相處的過程中,彼此都認為自己在為對方著想,表面上是為了保護對方的利益,可實際上在這段關係當中雙方都沒有真正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親子關係當中,“假性互惠”通常表現在孩子費力討好父母,不論自己做什麼,都只是為了討父母的歡心,而父母則會覺得幫助孩子安排日常生活是為了孩子好。在這樣不健康的親子關係當中,終有一天雙方會因為耗費過多的精力而感到疲憊不堪。

所以說,家長一定要切忌使用“我是為你好”來壟斷親子溝通中的話語權,讓孩子感到不適與難堪。

多少家長掉進了“我是為你好”的陷阱?

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當自己與孩子溝通遇到障礙時,總是喜歡用“我是為你好”來對孩子進行道德壓制呢?“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為何成為了親子溝通的一個巨大陷阱?

首先,“我是為你好”讓家長們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

親子溝通的過程中,雙方本應該處於平等的位置上,可一旦家長們說出“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時,就意味著家長們過分誇大了自己的權威和自己的付出,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一句話就剝奪了孩子表達的權利。

其次,“我是為你好”看似解決了表面問題,實際上傷害了長遠的親子關係構建

很多時候,一旦家長們說出“我是為你好”時,孩子們通常會陷入沉默和自責,因為他們很難有道理反對父母所謂的“付出”。可實際上只要孩子內心對於某些安排是保持拒絕態度的,就算父母做得再多也只會成為綁架孩子的枷鎖,因此傷害了長遠的親子關係構建。

總之,家長們慣用的“我是為你好”這句話,實際上並不是真的想告訴孩子自己付出了什麼,而是用這句話來表示自己的權威,不利於平等親子關係的構建。

家長們應該如何跟孩子正確溝通?

第一,別再說“我是為你好”了

家長們應該懂得去了解孩子的真正喜好,並且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因為自己的單方面意願,還是因為真正瞭解了孩子的需求呢?當溝通遇到矛盾時,家長不要用“我是為你好”來道德綁架孩子而是應該冷靜下來想想,孩子為什麼要反抗自己。

第二,平等交流,鼓勵孩子說出內心想法

親子交流很容易陷入不平等的情況,這是由於很多家長不願意放下自身的權威,不願意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思考的空間。家長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家長不要急著反對,而是思考其中的合理性,跟孩子做朋友而並非控制孩子的想法。

結語:

“假性互惠”是一種常見的親子問題,家長們應該警惕其中的陷阱,不要再用“我是為你好”來強行壓制孩子自由表達的權利。

當下一次與孩子溝通再遇到障礙時,家長應仔細想想是否認真瞭解了孩子的內心需求,是否尊重了孩子,做一個家長真正應該做的事情——給孩子足夠的成長自由。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娃睡後,就是老母親們的“happ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