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一對長得非常像的雙胞胎,小時候語言、性格、行為習慣都非常相似,讓人很難將兩人分清楚。
後來他們逐漸長大,加上父母工作比較忙,不能同時照顧兩個人,於是很無奈地把他們分開。一個放在爺爺奶奶家,一個放在外公外婆家。
幾年之後,兩個人又重新回到了一起,但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像,長相、說話、做事風格、日常習慣都變得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截然不同。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一個人的成長,有先天的決定因素,更有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在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其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01 共同成長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老人院,老人們都各自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也不願意相互交朋友。這讓工作人員非常著急。
而老人院旁邊正好有個幼兒園,於是老人院院長找到幼兒園園長商量,想讓小朋友們經常到老人院來上課或者玩耍,這樣,小朋友就可以經常和老人們進行一些互動,老人們也不會太過於孤單了。
老人和小孩在一起,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這讓人很是好奇。
小朋友生性活潑好動,他們主動給老人們唱歌跳舞,讓老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感覺自己過得越來越年輕。
老人們經驗豐富,閱歷深厚,經常給小朋友們講過去的故事,講自己原來如何威風,如何厲害。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小朋友們。
老人們喜歡重複講述自己過去的故事,以尋求精神的慰籍和自我的滿足,而小朋友們又恰恰處於需要不斷重複聽一件事情的階段,不斷地重複讓他們記憶深刻,好奇心得到滿足,實現了快速成長。
這樣一拍即合,既滿足了雙方的內心需求,也使他們得到了共同成長。
一段時間以後,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幼兒園5歲小朋友的語言能力遠遠超過了其他10歲的小朋友,他們的情商也遠遠超過了外面的青少年。
這個故事帶給我們許多啟示,也讓我們認識到:思維是解讀事實的起點,是產生行為的源頭,是決定結果的根本。
02 思維方式認知的過程,是不斷構建思維模式、形成思維結構的過程。在認知提高的過程中,如果每天都能聽到許多有結構、有邏輯的話,一個人的進步會很大。
轉變思維結構,能改變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處理的方式和處理的結果。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思維結構的轉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有著向前一步海闊天空的效果。
一個人如果具備有條理、系統性的思維結構,做起事來就會顯得從容不迫,待人處世會感覺遊刃有餘,工作起來也會有條不紊。所以,掌握思維結構,改善思維方式,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如何讓思考過程更有邏輯,讓思考結果更有價值,是每個想提升自我素質和能力的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學會結構化思維,搭建屬於自己的思維結構,讓自己的思維方式由零散、無序,變得更加系統化、有序化,思維結構經得起深入分析和推敲,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可以從本質上改善思維方式,提升自身能力和認知水平。
03 改變思維你是否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讓你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的你,直來直去,別人會覺得你年輕,不懂事,可以理解和接受。
長大後的你,依然保持著原來的處事方式,但別人卻會嫌棄你,認為你傲慢無知,不可理喻,甚至說你小人得志太猖狂。
你真的變了嗎?其實你的性格一直沒有變,變的只是你的年齡,你的現狀和你的地位。
人們之所以對你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他們對待你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理解、接受和原諒,變成了嫉妒、不滿和不服,從而改變了對你的看法和評價。
對於同一個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對於同一個資訊、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分析,有時甚至會南轅北轍。而這些正是由於不同的思維習慣所決定的。
可以說,思維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根源,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決定性因素。
如果我們不能輕易改變現狀和事實,那就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我們面對事實的態度,改變我我們過去的行為習慣。
改變思維方式,也可以稱為換位思考,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比如,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面對各種困境,你可以理解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可以理解為“落到谷底,接下來就會反彈”。這樣就會由被動變得主動,由消極變得積極。
改變思維方式,是改變一切的源頭。一個人的思維變了,態度、行為也會跟著發生改變,結果也會天差地別。只有不斷改變,才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