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金星在近期的一次節目中贈言年輕的父母,並現場要求,手邊的本子或者有平板電腦的,手腳麻利的記錄下來。

金星說:孩子是一面鏡子,如果孩子犯了錯,那是你的教育出錯了。

孩子是一次做孩子,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孰對孰錯,本來就很難說的清楚。不過,父母是成人,肯定比孩子懂,孩子都是跟父母學的,孩子的出現過錯,那肯定是學習的物件有問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孩子的行為,基本上就是父母行為的一個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孩子,是父母綜合素質的總和,只有越好的父母才能夠對孩子進行越好的教育。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解讀世界的方式

英國作家毛姆的《面紗》中,女主凱蒂在被丈夫責罵愚蠢、輕佻、虛榮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

“因為我愚蠢、輕佻、虛榮,你就責備我,這對我是不公平的。我就是被這樣教養大的,我身邊所有的女孩都是如此……”

除了容貌,我們身上所有其他品質都是通過後天學習得來的,尤其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最大。

正是因為從小在糟糕的教養環境里長大,《面紗》中的凱蒂即便知道自己很討丈夫討厭,也已經無力改變。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會隨著時間逐漸滲透進孩子的靈魂,成為他們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根深蒂固。

知乎上關於“父母對孩子三觀的形成,起到多大影響?”的問題,有一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30多歲時,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無奈。”

一句話,說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最佳學習觀摩物件,就是這些不經意間的模仿,讓一個又一個孩子,長成了自己喜歡或者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改變孩子,父母需要從改變自己做起。

父母用怎麼樣的態度和行為模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模式,認識解讀這個世界。

父母的功底,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戰國哲學家、思想家孟子,從小父親早逝,母子倆相依為命。

為給父親守墓,他們剛開始住墓地附近。時間久了,孟子就跟小朋友去學哭喪、挖土、“埋死人”等辦喪事的行為,孟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便決定搬家。

他們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被街上吵吵嚷嚷買賣東西的聲音吸引,開始跟鄰居小孩兒玩起了買賣東西的遊戲,孟母再次決定搬家。

這次他們搬到了學校旁邊,孟子天天聽到讀書聲,就主動跟孟母說,他要去上學,孟母爽快的答應了。

最終,孟子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巔峰,成為了跟孔子比肩的一代聖人。

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意識到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就不辭辛苦三次搬家,孟子的成就離不開自身的天賦和努力,更離不開孟母的眼界和決斷。

5歲神童王恆屹參加《挑戰不可能》,只用三個提示詞,就說出了完整的詩句,成功晉級。

他雖然6歲不到,卻已經能背誦300多首唐詩,100多首宋詞,認識的漢字多達3000個,甚至已經可以獨自看書看報了。

王恆屹媽媽接受節目組採訪時,道出了其中原因:

“從小陪孩子玩的時候,也不是隨便陪他玩的,嘴裡會一直唸叨著《三字經》,包括簡單的唐詩。”

所有被稱作天才的孩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背後無不藏著父母的長遠用心和不懈堅持。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

“格局是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還有就是看問題的深度和境界。”

孩子的世界,都是有父母塑造的,父母的眼界和功底,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到底有多精彩。

成功的父母,都活成了孩子崇拜的樣子

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殊不知,唯有父母活成孩子的榜樣,孩子才會長成父母所希望的樣子。

那麼,父母具體該如何做呢?

1

尊重孩子,才能獲得孩子的認可

蒙特梭利教育語錄中有這樣一句話:“尊重孩子正在進行的所有合理的活動並試著瞭解,是我們教育方法中最首要的原則”

孩子只是藉由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附屬品,理應得到我們的尊重。

尊重是相互的,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才會對父母回以尊重,然後隨著成長把這種品融入自己的性格,受用一生。

2

學會控制情緒,才能理智對待孩子

心理學中有一個“踢貓效應”,其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狠狠踢一腳身邊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撞傷了路邊的孩子。”

人在情緒暴躁的時候,智商是為零的,不僅沒辦法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反而會因為壞情緒的反噬,傷害到孩子。

父母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冷靜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問題,理智解決。

3

保持終生學習,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中曾指出:

“我們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勞永逸地獲取知識了,而需要終生學習如何去建立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學會生存’。”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督促孩子學習,卻忘了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唯有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跟上時代,更好的勝任自己的角色,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

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人生,父母就應該從自己做起,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和對孩子的一言一行中,為孩子樹立起高品質的標杆。

只有高質量的言傳身教,才能培養出孩子高質量的價值觀和正確行為準則。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影響和指引下,做事有底線,擁有一個永不坍塌的未來。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用皮筋捆手指!爸媽將安全教育落實於日常,教寶寶遠離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