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獨生子女居多,一個孩子全家人都圍著轉,要什麼給什麼,常常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說勞動也成為教育缺失的一個重要環節。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那麼小,哪裡捨得讓他幹家務,萬一磕到碰到怎麼辦?
也有媽媽說:讓孩子學這些幹嘛,只要把學習搞好,將來考個好大學比什麼都強,再說了人長大了家務事會無師自通的。
總之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可以代勞的通通攬過來,儘量做到讓孩子“十指不沾陽春水”。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演員蔡少芬之前因為教育孩子而上了微博熱搜,她的女兒包子今年剛滿6歲,卻已經能熟練完成一整套做菜的流程。
很多媽媽們在驚訝和羨慕的同時也會質疑:這麼小的孩子讓她做飯不會出現危險嗎?
的確廚房是很多家長列入危險的禁區,但是蔡少芬卻覺得“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可生活中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因為最基本的生活技巧裡,藏著最有意義的生活哲理,這是在學校和書本上無法學習和體驗到的。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鍛鍊孩子的動手以及認知能力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及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懂得感恩
在整個家庭中,爸爸媽媽以及孩子都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所以必然共同承擔著家庭的責任。
其實孩子在一歲多到兩歲的時候就開始漸漸有著很強的模仿欲,當他想主動做家務時父母千萬不要嫌他做得不好或者怕添麻煩而拒絕他,而是順應孩子的天性,還可以主動邀請孩子加入。
父母也不要糾結勞動成果,哪怕是弄得一團糟,也不能訓斥孩子打擊他的自信心,要知道勞動的過程大於結果的好壞,給予適當地鼓勵,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多一些耐心,不用多久孩子就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因為一個人帶孩子,所以我的女兒從剛學會走路開始,就慢慢地鍛鍊她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現在不到2歲半的她,已經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好習慣,自己吃飯,收拾玩具,幫忙摘菜打雞蛋,洗衣服做的都很不錯。
對於女兒來說,和媽媽一起勞動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雖然偶爾也有偷懶罷工的時候,但是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給她加油打氣,因此很快也就會重新投入到勞動中。
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機會,這樣孩子就會還我們一個奇蹟!
在很多的家庭裡,很多都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家長不讓他們做。
有媽媽說“我家寶寶每次做事的時候都弄得一團糟,反而給我添了很多麻煩。”
生活習慣好的孩子,學習主動性上也優於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如果他們思維上很被動,事情一直有人幫著做,這種思維遷移到學習上,那麼就會不主動思考答案,不想思考。
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
1、讓家務變得趣味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讓他一板一眼的做事是很難做到的,可以把家務和遊戲結合在一起,這樣孩子會覺得做家務是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個苦差事。
有一次吃完飯我想讓女兒幫忙擦桌子,我假裝皺著眉頭說道:寶寶我聽到有哭聲,你聽到嗎?是誰在哭?哎呀!原來是桌子,它肯定是覺得自己太髒了,我們快把它擦乾淨讓它別哭了好不好?”女兒聽我這樣一說,很快放下手中的玩具,拿著毛巾擦起桌子來,邊擦還邊說:別難過了,別哭了。
2、給予適當地鼓勵和激勵
孩子剛開始做事的時候可能注意力很快就會被轉移,也會因為做不好而發脾氣,情緒上出現牴觸和煩躁。
家長們要適當地給予鼓勵比如說:“哇,寶寶已經完成一半了,好棒!下次肯定會做得更好”。
但是千萬別總是說你真棒!你真厲害!這樣的話,誇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建立在發現孩子的努力之上,具體描述性的鼓勵:你不僅把積木送回了自己的小窩,還把你的玩具小車也送回了家,真棒,媽媽要向你學習!
這類讚美和鼓勵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養成他喜歡幫忙、願意收拾的習慣。有了父母的鼓勵,下次在做起來才會得心應手,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還能培養孩子做這件事情的興趣。
父母需要注意的問題
1、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熱愛勞動,父母本身就要對家務擺正好自己的態度,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衛生環境,做事要有條理、勤整理、不能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爸爸們更不能作為一個旁觀者,讓孩子誤認為家務只有媽媽負責承擔。
2.獎勵方式要適當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家務,會用一些獎勵的機制,有的父母甚至還會用金錢來作為勞動獎勵,這都是極其不可取的。
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思想誤區“做事一定要有回報”。
若是日後一旦一次沒給,他可能就會不滿足、不高興,脫離了讓孩子做家務的初衷,反而使得孩子的價值觀會出現相應的問題。
3、把家務當成懲罰
如果家長把家務當做是一種懲罰措施,每當孩子犯錯,就罰他去掃地、洗碗的話,久而久之孩子不僅不會愛上做家務,可能還會產生排斥的心理。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必須要做的事,就像吃飯、洗臉一樣。
4、因為事情沒做好,家長訓斥和大吼
有些媽媽沒有幫手一個人帶孩子,本身繁瑣的事情就非常的多,若是小寶寶參與其中,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但是媽媽請記住任何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想讓孩子成長,就不能怕麻煩,更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而批評孩子。
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好一件事,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不小心凶了孩子,事後要和孩子解釋清楚,是心情不好,或者一時情急,不能讓孩子對做不好家務的後果產生恐懼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以試著讓孩子做起來,最好的引導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情,譬如做飯的時候讓孩子在一旁幫忙摘菜,媽媽洗菜,爸爸炒菜,分工合作,孩子在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同時,也會愛上勞動。
只有獨立生活能力強,未來才能獨立面對更多的困難,為人父母終究是無法陪伴孩子走到最後,所以真正的愛孩子是學會如何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