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打卡挑戰活動#
春天來了,很多人在過去的一年裡,是不是都有打過脾氣,打過孩子,最後仍然後悔的在於多數?
答案是肯定的,正在閱讀的你可能正為此而懊悔不已,其實打孩子的過程沒有半點實際的意義,更多的是一些難忘的回憶。
孩子貪玩,大人打了他,該打嗎?在過去的日子,我也有過打孩子的經歷,不過是很長時間之前。
有一天下雨,孩子在屋簷下玩水,基本上,沒有哪個孩子不愛玩水。孩子用鞋踩進積水中玩水,我很生氣,孩子低著頭玩耍,我給了孩子後頸部去了一巴掌,5個紅色的手指印就出來了。
他一直哭,孩子惹大人生氣都是有原因的,而孩子也不懂事,好像說起來誰都沒有錯,錯的是大家情緒都不好。
打過了孩子的事情,不算現在,就算是過去的回憶,充滿著傷痛,因為打孩子終究還是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沒有誰會為這個結果去買單。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是非黑白,對與錯,也沒有明顯的界線關係,所以玩了就玩了,媽媽們和長輩們不要體罰,也不要責備孩子。友善的溝通比強權主義的風格更有效果。
該怎麼對付孩子的脾氣?怎麼辦?我看到一個4歲的小孩打媽媽,媽媽也還了1次手,開啟打去,媽媽打不過孩子,就拿棍棒打孩子的腿,打成了骨折。媽媽傷痛不已,趕緊撥打120急救。
可能誰都不願這一幕發生。
當孩子發脾氣,我有一個管用的辦法,其實也是因人而異,自己去總結經驗。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第一:拿東西給孩子吃,這個效果相對好一些,孩子的脾氣立馬變小;
第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再加上1步,帶孩子馬上離開發脾氣的這個情景,孩子的注意力才會真正地轉移。
家長打過了孩子,如果都是陳年往事,那麼不必放在心上,孩子的事情還真得慢慢來解決。如果是暴力溝通,那麼吃虧的不僅是孩子,而且還是家長。
大人緩解情緒的辦法,我個人的經驗是:
1.耐心,耐心,耐心,媽媽們沉住氣,沉住氣,再沉住氣;
2.先不去想眼前的事情,事後冷靜下來再說;
3.把要發脾氣的事情,轉移到第2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