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千辛萬苦才生下來的。爸爸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生育過程,但是對於孩子的愛一點也不少。所以,沒有爸媽是不愛孩子的。同樣,孩子也是深深地愛著媽媽的。但有時,因為一些現實原因,爸媽和孩子要長期骨肉分離。
2月17日,江蘇淮安。一位孩子面對春節返程的媽媽,拽著她的頭髮不讓走,哭得撕心裂肺,最終被家裡的老人拉下車。據影片釋出者稱,影片裡的母親是自己的妹妹,一家人在浙江杭州打工。“外甥是留守兒童,我妹妹難得回家一次,所以離別之際孩子情緒有些激動。”不少網友感嘆:這一去,又是一年的期盼!揪的不是頭髮,是心!
父母揪心,孩子更揪心。成年人畢竟已經有了成熟的心智,排解憂愁的方法很多。但是孩子則比較艱難,每當思念爸媽時,那種痛苦,只能自己慢慢承受,誰也代替不了。他多麼想爸媽能夠永遠地陪在他的身邊,一旦他有需要,爸媽就會立刻站到自己的面前。
但是現實會教會他,這個想法一點也不現實。時間會告訴他,這種骨肉分離還要經歷很多次。下次見面的時候,可能依然是“母慈子孝”,但是這種親密接觸沒幾天就又要散場,又要面對別離。
當重逢與別離總是頻繁上演,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他對於父母歸來的熱情還會在嗎?或許是在的,因為爸媽是這個世界上他最親的人,但是他的內心總會有隱隱的痛。總有一天,他會開始變得習慣。他不會再“抓著媽媽的頭髮不讓走”了,因為他已經明白這這麼做毫無用處。他的心腸會慢慢變“硬”,不再“需要”爸媽,爸媽的走與留跟自己沒有關係。這對於親子關係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有網友說:媽媽不該當著孩子的面走,應該偷偷地走,不應該讓孩子直接面對生離死別的痛苦。
但也有網友表示:偷偷走傷害一樣大,我的童年陰影就是一覺醒來媽媽不見了,然後就每天夜裡做噩夢夢到和媽媽一起走著,忽然媽媽不見了,我想大聲哭喊又喊不出來,每天半夜哭醒。我甚至討厭害怕夜晚,因為晚上要睡覺,睡覺就要做噩夢,夢是假的,但悲傷難過無助恐懼的情緒都是真的。
甚至有網友表示:沒有那個本錢,就別要孩子,幹嘛讓孩子那麼小就忍受分離。
也有網友表示自己感嘆自己“小時候家裡好窮,但一家人在一起,現在想起來都是甜的,都是爸媽對我們的愛”。說明這個網友童年過得很快樂。
其實很多人都同樣在經歷骨肉分離1月6日,安徽望江。一女童摔倒後對著監控喊爸爸的一幕令無數網友淚目。據女童父親常先生稱,自己和妻子為了生活在江蘇打工,把1歲半的女兒放在老家交給老人照顧。為了能看到女兒,他就在院子裡裝了攝像頭,有時還會透過攝像頭和孩子通話。常先生表示,當時看到那一幕真的很心疼,但是又非常無奈。
瑤安媽媽有話說當初我還是一個需要經常出差的媽媽。公司的出差通知一下,我就拖著我的行李箱,奔赴車站或機場。因為隨時可能會出差,所以我會隨身都帶著身份證和信用卡;因為隨時可能出差,所以我常備一整套旅行用洗漱用具;因為隨時可能出差,所以我每次出門前,都不敢跟女兒說:“媽媽晚上回來帶你出去玩”。
其實在一段時間內,我還是很知足的,至少比讓女兒做留守兒童強多了,因為我能經常見到女兒。想當初我絞盡腦汁、排除萬難,也要把婆婆留在身邊照顧孩子,就是為了這個。
因為我實在無法接受這個場景:女兒常年見不到爸媽,有小朋友欺負了也沒人撐腰,想讓爸媽抱抱都不行,遇到了青春的疑惑,沒人理解。
一想到這個場景,我就很怕,心如刀絞。所以,我下定決心,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困苦,我都要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
這必定是很難的。一邊工作一邊陪伴孩子,還要跟婆婆進行長期磨合,這是一個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無比受累的過程。
但是說句討打的話,看到這些新聞裡骨肉分離的場面,我真的很慶幸。我慶幸,春節跟著家人,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過年,年過完了,又跟著家人,帶著孩子一起回來了。
我承認我是一個對家庭很看重的人。為了能多陪伴孩子,我放棄了那個經常出差的工作,決定轉行。俗話說,轉行窮三年,我的收入是銳減了,但是我不後悔。
我的孩子再也不用哭著找媽媽了,他們每一個重要的成長經歷我都在場。想說悄悄話了,我把耳朵伸過去就行,想發脾氣了,我可以做一個耐心的聽眾,讓他們盡情發洩,發洩完了,我再發表意見。他們任何話都可以跟我說,我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當然,每個家庭是不同的。中國有那麼多的留守兒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依然會有很多人,為了生計,不得不背井離鄉。
雖然把孩子留在家鄉是迫於無奈,但是也不代表家長就可以完全心安理得地離開孩子了。還是要經常跟孩子聯絡的,經常關懷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以前交通也不發達、資訊也不發達,爸媽以後基本一年也聯絡不上一次。但是現在不同了,手機、電腦早已不稀奇了。影片一開啟,又能看到臉、又能聽到聲音,唯一遺憾的是不能親親寶貝,抱一抱寶貝。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儘量在家多陪陪孩子吧!什麼事情也不能比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更重要。